12月2日,志愿军空军第一次参加了双方达300架飞机的大空战,空三师首次全师起飞作战,对阵美国空军的f86佩刀机群。下午14点33分,空三师出动米格15战斗机42架,配合友空军4个团的兵力进行反击作战。其时,美机8批120余架正准备袭击泰川、博川、顺川等地区的我方后勤交通补给线。
空三师7团22机为攻击队,9团20机为掩护队,于8000-9000米进入战区。飞至顺川、清川江口上空时,美军20架f86佩刀式战斗机迎面飞来。“7团攻击,9团爬高掩护!”地面指挥员命令。顷刻间双方飞机绞杀在一起。
7团2大队飞行员郭玉琪首开纪录,为空三师击落第1架f86佩刀机。但他也被敌击落,壮烈牺牲。
“打‘佩刀’确实比打‘油挑子’费力多了,不能大意!”刚刚接替在轰炸大和岛护航空战中牺牲的牟敦康3大队大队长职务的赵宝桐,心里不得不承认。但他的机智与勇敢也在这一战发挥得淋漓尽致。上下几个冲杀,接连击落两架佩刀机,其中1架栽进大海。返航途中,赵宝桐已成单机,飞机被偷袭的敌机击中失去操纵,赵宝桐安全跳伞。
返航途中,3大队中队长严忠祥的僚机范万章飞在机群后面,发现左边有几个小黑点,细细一看,是3架被友空军打散的f86,立即报告带队长机,请求攻击。得到带队长机的准许后,范万章迎头冲过去开炮攻击,击伤1架佩刀机。
这次是一次硬碰硬的空战,空三师虽付出了战损两架的代价,但是共击落击伤敌机4架,得大于失。证明美国人吹嘘的f86佩刀式喷气战斗机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照样可以打下来,从而鼓舞了部队士气,更加坚定了中国空军战胜敌人的信心。
12月5日午后15时,空三师起飞42架飞机配合友空军5个团作战,这次是9团为攻击队,7团为掩护队。志愿军空军机群在地面指挥所引导下,向战区疾飞急进。在与敌f86和f84机群格斗中,9团2大队僚机飞行员邵俊峰击落f86佩刀机1架。
9团3大队4号僚机飞行员罗沧海紧跟3号长机艾华,双机对敌4机格斗。当敌4机空中左转,企图攻击我机时,冲在长机前面的罗沧海审视了空中态势,敌机是迎着太阳方向左转弯,自己与敌机基本上处在同一高度,离敌长机不到800米,正好切敌机半径,敌机通过一架就打一架,是一个绝好的战机。他当机立断,大胆切半径,请求攻击。长机艾华在后也看清了这个有利战机,毫不犹豫地回答:“你攻击,我掩护!”在4架敌机转弯过程中,罗沧海以熟练的射击动作,在距敌340米、240米、145米时,连续3次开炮攻击,击落敌f84飞机3架,创造了空战中近、准、狠的范例。
12月8日,全师又出动两次,击落敌f86飞机2架,击伤1架f86。此战,7团1大队大队长刘玉堤在击伤1架f86后,遭敌攻击,飞机三次中弹,刘玉堤安全跳伞。此后,刘玉堤担任师射击主任并回国培训。他的6架击落战果中,清一色全是f84,对这位空中猛将来说,多少有点美中不足的遗憾。
实战锻炼的结果证明,空三师不仅能打小仗、打性能逊于我机的敌机,也能打大仗、打性能优于我机的敌机。参加大机群作战,可不是为了逞“空三师好汉全伙在此”的痛快,大机群作战空情复杂,弄不好就会形成打乱仗甚至误击,对地面指挥、空中指挥、情报侦察、参谋作业、通信联络乃至飞行员的协同意识、编队技术,都有很高很严的要求。
当时正在安东的空军司令员刘亚楼和志愿军空军司令员刘震参加了空三师这几次空战的战后讲评会,对作战的优缺点进行了讲评,并开始提出集中力量于一区,保持四机作战,有组织有掩护的攻击等战术原则。这个战术原则,后来被总结为“一域多层四四制”。
七、轮战86天战果辉煌,毛泽东亲笔祝贺
从1951年12月11日开始,空三师在完成空联司赋予的掩护空二师、空十四师进行实战锻炼任务的同时,继续打小仗,重点是打好对f86佩刀式战斗机的空战。这一阶段到1952年1月14日全师回沈阳休整补充为止,共34天。
这一阶段标志着空三师在战斗中经受了磨炼,技战术水平有了提高,已从友空军掩护下升空作战,发展到自身能够带领和掩护新上阵的兄弟部队协同作战。
12月15日的空战,就是一次掩护兄弟部队、以少胜多的成功战例。
当日上午6时58分,美机4批52架活动于平壤上空。7时08分,空联司指挥所下令空十四师42团起飞18架飞机,由副团长边逢积率领;空三师9团起飞20架飞机,其中4架发生故障返航,副团长林虎率领16架飞机担任掩护,打击活动于平壤上空的敌战斗轰炸机。空中编队至清川江附近进入战区后,为使兄弟部队迅速抓住有利目标进行攻击,林虎根据经验,适时引导42团18架飞机降低高度至4000米搜索前进,9团则在7000米高度掩护,并引导42团发现敌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