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下午,按照访华日程安排,田中一行前往长城参观游览。自尼克松访华以后,攀登长城便成了世界各国首脑访华的“必修课程”。田中对游览长城也是兴致勃勃。车队一抵达长城脚下,他便迫不及待地钻出车门,奔向长城,而且一口气攀登上了第四个烽火台,引得同行的西方记者大为惊叹,纷纷发出报道称,在登长城速度上“田中远远超过尼克松”。田中玩得尽兴,一路话语不断,还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与田中相比,同行的大平正芳却显得心事重重,步履沉重,他只登上了第一个烽火台就停下来了,而且话语也比平时少了许多。这也难怪,中日之间的“战争问题”谈判没有结果,作为谈判主角的他哪里还有游览长城的兴致呢!实际上,在来长城的路上,大平外相还与同坐一辆车的姬鹏飞就这个问题进行了微妙的谈判。大平说:“姬外长,我们是冒着危险,田中说是冒着生命危险,我们谈不成,我们回去很难交代。”姬鹏飞对此表示理解,他说:“我们现在各为其主,各为自己的国家在服务。我们希望能够找到一个共同能接受的方式,你可以提出建议来,我们也在想表达的方式。你这个态度我一定向周总理报告。”
其实,当时不仅是两位外长在考虑这个问题,周恩来也一直考虑这个问题,并且很快找到了解决办法。游完长城归来,当天下午4时许,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举行第三轮首脑会谈时,周恩来胸有成竹地说:“关于结束战争的问题,我想用这样的说法来表述,就是‘中日关系正常化结束了两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况’……”“不正常状况?”听了周恩来的一席话,田中首相和大平外相先是一愣,继而连声说:“好,好,用‘结束了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况’代替‘结束了两国间的战争状况’,‘不正常状况’当然包括了‘战争状况’。”两人对周恩来处理外交纠纷的智慧不禁暗自佩服。在最后一轮首脑会谈时,田中还向周恩来保证:日本不支持“台独”,对台湾无领土野心,日后如对台有什么举动,愿事前向中方打招呼。周恩来则称赞田中为实现邦交正常化所作的贡献,并题赠“言必信,行必果”条幅作为纪念,田中也回赠了“信为万事之本”六个大字,表达了履行承诺的心愿。
毛泽东《楚辞》相赠 周恩来上海送别
日本是中国近邻,中日关系正常化是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所一直关心的,从两国民间交流到政府间交往,他与周恩来一起为此付出了大量的心血。田中一行来华后,9月27日上午,毛泽东在自己的书房会见田中及主要随行人员。他见到田中第一句话就说:“我是个大官僚主义者,见你们都见得晚了。”当翻译将日方随行人员一一介绍给毛泽东后,毛泽东对外相大平正芳的名字大加赞赏,说:“这个名字起得好,大平,大平,天下太平。”
一番寒暄之后,毛泽东又问田中:“你那个‘添麻烦’的问题解决了没有?吵架吵完了吗?”
田中忙答道:“我们准备按中国的习惯来改。”
毛泽东听了很高兴,说:“半个世纪的事,你只说句‘添了麻烦’,年轻人不满意。你知道吗,在中国,这是将水溅到女孩子裙子上时说的话。”“天下没有不吵架的,吵出结果就好,不打不相识哟!”“中日有两千多年的来往。历史记载中,第一次见于中国历史的是后汉嘛……”毛泽东还风趣地指着姬鹏飞对田中说:“他是不是欺负你了?”
田中说:“我们很快要达成协议了。”
毛泽东接着说:“你们到北京这么一来,全世界都战战兢兢。主要是一个苏联,一个美国,这两个大国,它们不大放心了,不晓得你们在那里搞什么鬼。”大家听了哈哈大笑。
田中说:“我这次也到美国和尼克松总统进行了会谈。美国也承认日本来访中国是符合世界潮流的必然发展趋势的……只要双方不玩外交手段,诚心诚意地进行谈判,一定可以取得圆满的结果。”
毛泽东听了点点头,说:“现在彼此都有这个需要,这也是尼克松总统跟我讲的。”随后,毛泽东又用他那独特的“毛式幽默”对田中说:“尼克松访华时,我曾对他说,你竞选的时候,我投了你一票,你还不知道啊。这回我们也投了你(田中角荣)一票啊。正如你讲的,你这个自民党主力不来,那怎么能解决中日复交问题呢?”
田中此次与毛泽东的会谈持续了近一小时。会见结束时,毛泽东指着周围书架上的书说道:“你们看,我是中了书毒了,离不开书,每天不读书就无法生活。”随后,他又指着六卷《楚辞集注》对田中说:“这套书是送给你的礼物。”田中对这份礼物(还有一本怀素草书字帖)自然是惊喜不已,连声说:“多谢,多谢。您知识渊博,还这么用功,我不能再喊忙了,也要努力学习。”临别时,尽管田中一再谦让,不让毛泽东远送,毛泽东还是把田中一行送到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