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历史>历史解密>

周恩来与1972年日本首相访华:田中“冒死”访华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4-06-06 07:28:30

  这次访问是新中国成立后日本首相的首次访华,田中对此自然也是十分重视。为使访问取得成功,在正式访问前,田中还派来了先遣组和政府特使访华,并与中国政府几次磋商访华的活动日程和细节。不仅如此,田中还阅读了大量有关中国的书籍,其中包括《毛泽东,他的诗和人生》、《周恩来--中国幕后的杰出人物》、《周恩来谈日本》、《日中问题》以及《中国手册》、《中国要览》、《中国指南》等。对于此次访华,田中后来曾对人说:“中日关系正常化是两国人民的愿望。中国人当时经常讲人心所向,大势所趋。我呢,只不过是在这个时候拍板,然后执行而已。”实际上,在当时情形下,田中这个“拍板”也是需要很大勇气的。

  田中访华之前,不断收到右翼分子威胁邮件。有人危言耸听地说:如果田中不从首相府屋顶或警视厅乘直升机的话,那他前往中国就会变得寸步难行。右翼分子甚至还给田中的孩子打电话称“你父亲的生命只有一星期了”。而更多的日本右翼分子则直接打电话给田中,警告他不要去中国,否则浅沼稻次郎就是他的前车之鉴。浅沼稻次郎是日本社会党委员长 ,曾经两度访华。1960年10月12日,浅沼稻次郎在东京发表呼吁“尽快使日中邦交正常化”的演说时,一名右翼分子突然跳上台,用一把利刃刺入浅沼的心脏,浅沼稻次郎当即倒在血泊之中。在不断接到右翼分子的威胁邮件和电话后,田中对自己此行的危险并非没有准备。他在访华前曾对部属说:“如果这次谈判失败,我们的生命将结束。”

  后来出任日本小泉内阁外相的田中真纪子是田中角荣的女儿,田中角荣刻意把她培养成自己的接班人。从田中真纪子十四五岁起,只要有出访,田中必把她带上长见识。田中真纪子从小就喜欢阅读有关中国的书籍,能到中国看一看也是她企盼已久的。当得知父亲要前往中国访问时,她更是兴奋不已,以为父亲这次去中国一定会带上自己。然而出乎她意料的是,父亲拒绝了女儿的请求。田中真纪子有些不服气地说:“爸爸,你不是说要带我看看全世界的吗?”田中说:“不错,爸爸确实跟你约好的,要带你看看全世界,以往也确实这样做了,但这一回访问中国的情况不一样。中国就好像一块厚窗帘的那一边,那里正在做什么,将要做什么,我也没有准确消息,而且在日本国内也有一部分人反对我访华,我是在不知什么时候就会被人下毒、打黑枪的情况下动身访华的。你是我唯一继承家业的女儿。如果两个人都去的话,万一丢了性命,田中家从此香火就断了。”田中说到这里,神情变得庄重起来,“你是我唯一的孩子,不论出了什么样的事,你都不要慌乱,要毅然按正确的判断行事。为父指望于你,仅此一点而已。”“不过,我相信,总会有这么一天,日中两国的人们,能够面带笑容自由往来。正是为了这一天的到来,爸爸豁上了命动身去北京了。”

  田中首相为周恩来脱风衣 茅台酒启开会谈“话匣子”

  1972年9月25日,田中首相乘坐日航专机踏上了前往中国的征程。陪同田中访华的除外相大平正芳、内阁官房长官二阶堂进外,还有陪同官员、翻译、秘书、速记、医务人员、安全保卫和卫星技术人员、文字和广播记者等共230余人。上午11时30分,田中一行乘坐的专机在北京机场徐徐降落。与半年前尼克松访华时相对冷清的欢迎场面相比(尼克松访华时没搞群众欢迎,也没奏国歌),迎接田中到来的北京机场却是另一番景象:停机坪上站满了欢迎群众,军乐队高奏中日两国国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中央军委副主席叶剑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郭沫若、外交部长姬鹏飞、中日友协会长廖承志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早已在机场迎候。当飞机舱门打开,身穿灰色西装的田中快步走下飞机舷梯,伸出手来与周恩来热情相握,并自我介绍说:“我叫田中角荣,今年54岁,当了日本首相,请多关照。”身为首相,田中这句话听起来很特别,因而其用意也引起了外界许多猜测。时任外交部翻译的周斌对此评论说:“田中角荣是54岁当首相,他的学历是中专毕业,是搞土木建设的。他当了首相后第一次出国就是来中国,而且对手是世界闻名的外交家周恩来。田中特别表明自己是54岁,我觉得他有两层意思,一个是很紧张,一个是他想强调他是年轻有为,不容易,这种事情只有年轻有为的人才可以干下。”

  欢迎仪式结束后,周恩来亲自陪同田中一行驱车到钓鱼台国宾馆18号楼。18号楼是钓鱼台国宾馆里条件最好的一栋楼,田中入住这栋楼也表明了中方对田中此次访华的重视。其实,为了使田中在访华期间吃好睡好,早在田中访华之前,驻东京的中国记者就奉命将田中的起居饮食习惯摸得一清二楚。一位记者在发回国内电文中称:这位54岁的新首相怕热,室内温度常保持在摄氏17度,爱吃香蕉,还爱喝大酱汤。

作者: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