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历史>历史解密>

基辛格秘密访华获成功:美方求缓和 中方溯历史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4-06-06 07:28:21

  其次,饮食、起居安排周到。周恩来亲自为基辛格访华时的饮食和起居做了细致的准备。在对基辛格下榻的房间进行重新粉刷和布置时,周恩来让服务员把文革色彩很浓的工艺品换成了文物、国画等,他的细心和周到不仅仅让美国人感到了中国的友善,更让他们体会到了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在饮食方面,周恩来特地安排准备了美国人爱吃的奶酪和海味,并事先亲自核定菜单。基辛格刚下飞机,就得到了叶剑英元帅的盛宴款待。此后,多餐如此。在基辛格和周恩来两次长时间的会晤中,分别穿插了两次用餐,这看似自然、平常的用餐却起到了调节气氛、舒缓心情的作用。同时,中国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给基辛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于他在给尼克松的报告中着笔墨写道:“中国饮食源于传统文化、精心手工烹制、用餐环境清新、盛宴菜式繁多、酸甜搭配得当。美餐之后,虽有心满意足之感,却无丝毫厌腻之心。”在吃过精美的北京烤鸭之后,周恩来带领基辛格等人参观做北京烤鸭的操作间,并描述做烤鸭时用的果木。这段小插曲令美方感到周恩来的亲切、友善和为使客人感到舒适、自然而做的努力。为了保密的需要,基辛格乘坐的专车总是窗帘低垂;在基辛格参观紫禁城时,整个旅游景点停止向游客开放半天。这看似普通、平常的细节给基辛格等人留下了中国人守信用、值得信赖的印象。

  再次,中国领导人和高级官员的独特人格魅力给美方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基辛格对周恩来的评价是:“是生平所遇到的两三个印象最深的人中的一个。温文儒雅、耐心无尽、聪慧过人、机巧敏捷。他精通哲学、熟谙往事,长于历史分析,足智多谋,谈吐机智而有风趣,样样都卓越超群。他对情况的了解,特别是美国的情况,也包括我个人的背景,了如指掌,简直令人吃惊。”“在午间吃饭时,周恩来会主动同基辛格谈文化大革命,表达自己的一些观点。在谈到中美双方今后的联络渠道时,周恩来说:”我们可以继续偶尔使用一下叶海亚渠道,不该‘过河拆桥。’“周恩来在会谈中体现的业务素质、道德修养和人格魅力令基辛格为之”倾倒“。在叶剑英送基辛格到机场的路上,叶帅回忆自己的革命道路时说:”40多年前,他还是国民党军队里的一个军官,他听说毛泽东带着两万人在山上,就加入了他们。他们在长征的道路上没曾想到会在有生之年看到胜利。他想他们的奋斗是为了下一代。“叶帅朴素、自然的话语让基辛格更深入地了解中国50年的奋斗历程,从长征、抗日、内战,到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更真实地了解了中国共产党人信仰的真实、执着和坚韧。基辛格对章文晋的印象是”严肃而大方、聪明而不外露。他运用英语的能力令人敬佩。他很少讲英语,但这对于他起草会议文件大有用处。章文晋的自然、平和、内敛无疑给基辛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基辛格认为他接触到的中国共产党人恪尽职守、坚持原则、讲求信用、值得信赖。

  在中美两国高层领导人首次近距离的接触过程中,基辛格对中国的认知并不仅仅局限在同中国高层官员会谈的二十一小时中,美方也非常关注会谈之外的“话语”所传达的信息。与美国人惯用的直白、热情洋溢、信誓旦旦的“有声话语”相比,中国更喜欢用“无声话语”来传递信息。中方在外事接待方面讲信用,重细节的做法给基辛格一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基辛格和周恩来的两次会谈都长达六、七个小时,双方都表现出了极大的耐心和关注。基辛格曾回忆说:“周恩来没有一次表现得有丝毫的不耐烦,或者暗示他还有别的事情要做。我们的会议从来没有电话干扰,也从来没有因为他要处理这样一个大国的必要公务而中断。我不懂他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

  总之,基辛格秘密访华的成功为中美巴黎联络渠道的开辟铺平了道路,带动了“波罗二号”行动的顺利进行,从而为华盛顿一北京首脑会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