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历史>历史解密>

日本投降台湾光复实录:5分钟洗刷半个世纪耻辱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4-06-06 00:54:10

  5分钟结束了半个世纪割占

  1945年10月25日,晨曦初露时,台北市民纷纷拥向公会堂受降典礼举行处,熙熙攘攘,人山人海,为的是亲见亲历翻开台湾新纪元的场景。

  公会堂大门口,高大牌楼上方,“庆祝台湾光复”6个大字光彩夺目,下挂“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典礼会场”宽大横幅。进入受降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台上蓝底白色的高大英文字母“V”,象征了胜利。上方是“和平永奠”金黄色大字,后壁置孙中山先生遗像,两旁挂着中华民国国旗和国民党党旗。

  出席受降典礼的,有中国军政官员、台湾各市县代表、中外记者等250余人,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代表洛克、盟军美籍联络官柏格,也到场观礼。公会堂外无以数计的各式人等,则通过高音喇叭,听取受降典礼的实况转播。

  8点55分,乐队高奏《胜利进行曲》,身穿崭新陆军上将服的陈仪,缓步进入受降大厅。他的身后,是台湾警备副司令陈孔达、司令部参谋长柯远芬、行政长官公署秘书长葛敬恩、七十军军长陈颐鼎、空军第一路军司令张廷孟、海军第二舰队司令李世甲。这时,全场起立致敬。

  陈仪居中,陈孔达等左右,在受降席的大长方桌前入座。

  日方投降代表安藤利吉、谏山春树等5人,先已奉命到达,等在另室,听候传唤。

  壁上的大钟敲响9下,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葛敬恩朗声宣布:“中国战区台湾省接受日军投降典礼开始。”

  日军降使在中方人员指引下,低着头鱼贯而入,都是行动拘谨,目光呆滞,至受降席前横排站定,向陈仪等脱帽鞠躬。

  投降主官安藤利吉解下身上军刀,放在受降席上,表示解除武装。

  陈仪命令他们去受降席的小长方桌前坐下,随即起立,环视全场,庄重宣布:“中华民国9月9日,已在首都南京接受日军投降。本官奉中国战区最高统帅蒋中正之命,为台湾受降主官,兹以第一号命令,交与原日本台湾总督兼第十方面军总司令安藤利吉。依照此项命令,台湾全境及澎湖列岛的陆海空军和警察,均应缴出武器,听候处理,希即遵行。”

  安藤利吉微微点头,表示应诺。

  台湾警备司令部参谋长柯远芬,将第一号命令及受领证交给安藤利吉。安藤利吉躬身接过,匆匆扫视过后,提起毛笔签字。

  这时,中外记者的照相机、电影摄影机,不约而同对准了安藤利吉,镁光灯闪烁,“咔嚓”之声不断,摄下了这历史性的瞬间。安藤利吉恐是紧张的缘故,又耻于战败投降,手指发料,几至难以成字。

  日军参谋长谏山春树,拿着安藤利吉签名盖章过的降书,走到陈仪前面,鞠躬呈上。

  陈仪审阅无误,令日方降使退出。安藤利吉等起立,再向受降席行礼后,如罪犯之得大赦,快步出了大厅。

  葛敬恩宣布受降礼成,场内场外掌声大作,欢声雷动。

  受降大典总共只有5分钟,短短5分钟,结束了日本对台湾长达半个世纪的霸占,神圣领土重又回到祖国怀抱。

  紧接着,陈仪发表广播讲话,向中外庄严宣告:中国战区台湾省接受日军投降典礼,经于中华民国34年10月25日上午9时,在台北公会堂举行,顷已顺利完成。从今日起,台湾及澎湖列岛正式重入中国版图,所有一切土地人民,皆于中华民国国民政府行政权之下。此一极富历史意义之事实,本人特向我国同胞及全世界报告周知。台湾现已光复,吾人应感谢历来为台湾光复而牺牲之革命先烈及此次抗战将士,并感谢协助吾人光复台湾之同盟国家。

  陈仪的讲话虽然简短,却多次被热烈掌声打断。

  就在这一天,安藤利吉遵照陈仪的第一号命令,取消所有军政职衔,改称“台湾地区日军官兵善后联络部长”,申明并严饬部属,一切行动听从陈仪指挥。

  离散了50年、饱受日寇蹂躏的台湾重归祖国,600万台湾同胞欣喜若狂。接受日军投降典礼这一天,城镇乡村男女老少,如过新年一般的欢天喜地。首府台北40余万市民,老幼俱易新装,家家遍悬彩灯,相逢道贺如迎新岁,鞭炮锣鼓之声响彻云霄,狮龙遍舞于全市,途为之塞,兴奋热烈欢庆回归之情无法笔墨形容。

  受降典礼结束后的下午3点,台北各界民众召开庆祝光复大会,次日举行了环城大游行。各县市所在地乃至乡间小镇,也都有形式多样的欢庆活动,光提灯火炬游行就一连3个晚上。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台湾地无分南北东西,千家万户举行隆重家祭,焚香叩拜,将台湾光复的喜讯告慰祖宗神灵,阖家老少开怀畅饮,人间天上泉下共庆胜利。

  11月3日,台湾行政长官公署公告:全省重新划分为10个县、9个直辖市、两个县辖市;中国一切现行法规,均适用于台湾,日本占领时期颁行之法规一律废除。

作者: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