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做接收准备,委派台湾军政长官
早在《开罗宣言》发布后,中国政府就已开始了收复台湾的筹划准备。1944年春,蒋介石指令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主任张厉生,草拟呈核收复台湾的政治、组织、人事等项办法。根据张厉生的提议,于当年夏天批准中央设计局下组建“台湾调查委员会”,专司其事,任命他的浙江同乡、行政院秘书长陈仪为主任委员,并派台湾籍人士李友邦、黄朝琴、游弥坚等为委员。
陈仪早年曾留学日本,熟悉日本情况,福建事变后出任福建省政府主席7年之久,直到1941年调任行政院秘书长。他在主政福建7年期间,结识了众多台湾籍人士,又曾去台湾考察,对日本统治下的台湾了解甚多,是主持“台湾调查委员会”的合适人选。受任之后,即部署调查收集台湾的政治、军事、司法、财经、交通、农林、渔牧、文教、卫生等各业现状,分类编辑了相关资料19种;又规划台湾光复后对各种机构的接收办法,及行政体制的建立。1944年8月,陈仪拟定了《台湾接收计划纲要草案》,送呈蒋介石核准。
顺利接收台湾,以人才为最,对此,蒋介石迭次专门训示,如1944年6月:多多罗致台湾有关人士,并派有关党政机关负责人员参加,以担负调查与筹备之责。又如1944年8月:所有台湾所需党务与行政之高级及中级干部,应即一并统筹训练,同时注意现在教育界、工商界之台湾籍专门人才,以适应将来建设之需要。
遵照蒋介石的训示,陈仪开办了台湾行政干部训练班,自任班主任并亲自讲课,下分民政、工商、交通、财政、教育、司法等6个专业组,学制4个月为一期,学员从在职公务员及大中学生中挑选,其中台湾籍人占了相当比例。前后培训了各类专职干部1000多人,成了日后台湾接收与建设栋梁之才。此外,陈仪又会同中央警官学校,举办台湾警察干部训练班,有900余人受训。
1945年8月14日,日本内阁召开御前会议,天皇裁定接受《波茨坦公告》,当晚通知了美、中、英、苏“四强”。15日正午12点钟,天皇裕仁以广播《终战诏书》的形式,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
8月17日,盟军统帅麦克阿瑟发布命令,规定了中国战区受降事宜:在中华民国(除东三省外),包括台湾,以及越南北纬16度以北地区内之日本全部陆海空军与辅助部队,应向中国战区统帅蒋委员长投降。
这一规定,兑现了战后台湾归还中国的国际承诺。
8月26日,中国战区受降主官、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奉中国战区最高统帅蒋介石之命,将中国战区划分为16个受降区,台湾地区:受降主官陈仪,受降台湾、澎湖地区,日军投降代表安藤利吉,受降地点在台北。
8月29日,国民政府特任陈仪为台湾省行政长官兼警备总司令,次日又公布了台湾行政长官公署组成成员。9月1日,《台湾行政长官公署组织大纲》公布,内中规定,台湾行政长官公署隶属行政院,受中央之委任办理中央行政;于其职权范围内发布署令,制定规章;对于台湾省中之中央各机关,有指挥监督之权。
陈仪即在陪都重庆成立了台湾行政长官公署及警备总司令部办事处,筹划入台受降接收各事。又组建了前进指挥所,为接收台湾打前站,以台湾行政长官公署秘书长葛敬恩为主任,并通知先前培训的接收干部集中福州,待命东渡入台。
9月4日,国民政府公告中外行将接收台湾:本年8月14日,日本政府已答复中、美、英、苏四国无条件投降,依照规定,台湾全境及澎湖列岛应归还中国。本府即将派行政及军事各官吏前往台湾治理,凡我在台人民,务须安居乐业,各守秩序,不得惊扰滋事。所有在台日本海陆空军及警察,皆应静候接收,不得逾越常规,残害民众生命财产,并负责维持地方治安。其行政司法各官吏,交通、金融、产业、教育各机关,在本府未派员接收以前,亦应照常办公,不得破坏毁损,舞弊营私,如敢故违,定予严惩。
三军入台阵容强大,弹压“台独”分子
国民政府以“中”字第18号备忘录,就台湾受降事项通知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旨要是:台湾、澎湖列岛的受降主官,是台湾省行政长官兼警备总司令陈仪;日军投降部队为侵台日军第十方面军第九、十二、五十、六十、七十一师团,第七十五、七十六、一ОО、一О二、一О三、一一二旅团,第八飞行师团,澎湖警备队以及警察;集中地点由陈仪指定;日方投降代表为台湾总督兼第十方面军司令长官安藤利吉。
9月8日,冈村宁次复电;“中”字第18号备忘录敬悉,贵意已向台湾传达;鉴于台湾本在特殊之状况,故希速派陈仪将军前去台湾切实处理。
9月9日,侵华日军向中国政府投降签字仪式在南京举行,日军7个投降代表中的一个,是驻台湾的第十方面军参谋长谏山春树。当天晚上,冈村宁次下令,在中国,包括台湾、澎湖列岛的全部军队,一律向中国政府投降。
渴望回归的台湾各族同胞,奔走相告回归祖国行将成为现实的喜讯,满腔热情做迎接回归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