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历史>历史解密>

“世界工厂”的变迁:从大西洋向太平洋的过度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4-06-05 09:49:54

  在这些工人中,只有铁路工人算是“现代工厂”工人的标准,但经济史家克拉潘却玩笑说:“大路上牧马的工人也远多于从事铁路建筑的工人”。这时期的海员也多是乘木制帆船进行航行的。这时的采矿业尽管有了举重机和抽水机,但在矿层中劳作的工人却大多还是赤手空拳或是使用原始的铁锹。

  棉纺织业、钢铁煤炭、运输

  英国的棉纺织业最初是作为海外贸易的副产品而发展起来的,海外贸易带来了纺织原料,以及印度棉纺织品,也就是“白布”, 英国公众已愈来愈喜爱最初是从印度进口的棉织品。强大的旧毛纺行业在1700年设法通过了禁上进口棉布或棉织品的法律。试图用他们自己仿造的产品来抢占印度棉织品的市场。当时的问题在于如何充分地加速纺纱和织布,以满足巨大的、受保护的国内市场的需要。

  这些有利条件导致一系列发明,使棉纺织工业有可能到1830年时完全实现机械化。新发明中有水力纺纱机、多轴纺纱机和走锭纺纱机。新的棉纺机引趄对动力的需要。1763年,格拉斯哥大学的技师詹姆斯?瓦特开始改进蒸汽机。他同制造商马修?博尔顿结成事业上的伙伴关系。到1800年即瓦特的基本专利权期满终止时,已有500台左右的博尔顿-瓦特蒸汽机在使用中。其中38%的蒸汽机用于抽水,剩下的用于为纺织厂、炼铁炉、面粉厂和其他工业提供旋转式动力。

  工业化的暗影

  随着财富的巨大增长,社会的贫富差距却随之越拉越大。当时的英国首相迪斯累利不由惊呼:“英国可以分为两个民族--穷人和富人,他们之间有一条巨大的鸿沟。”

  城市化处在迅速发展的进程中,中小城镇变为大城市,乡村则逐渐转变为工业城镇。这带来了不容小觑的“城市病”。首先是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流经伦敦的泰晤士河水被严重腐蚀,浑浊不堪,在热天便会发出令人难以忍受的臭味。1858年6月30日的泰晤士报就曾报道这样一个事件,在位于泰晤士河畔的议会大厅中,人们惊奇地看到,一群人冲了出来,为首的是财政大臣迪斯累利,他一只手拿着文件,另一只手拿手帕捂住鼻子,身子半倾斜着,恐慌地从那种“甚至会引发瘟疫的恶臭”中逃离出来,随后的是格雷汉姆爵士,好似“被人冲面吐了一口痰”,议会的其他成员也迅速退出了这个“充满瘟疫”的地方,身后则是纷散凌乱遍地都是的文件。不独水污染,空气污染在城市里也是严重异常。伦敦 “雾都”的称号正是在这段时间内获得的。

  在这样一个时代,价值取向也同传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英国的整个社会变成了崇尚财富的社会,几乎所有人都被卷了近来,有当时人这样评价道:“对人的能力只有一种看法或一个标准,即赚钱。”前所未有的各种机会,为人们追逐经济效益提供了极大的动力,但在这种高度的亢奋中,却忘掉了还有社会效益和生态效应需要去关注。

  世界工厂的衰落

  世界资源的分布差异在世界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必然促使国际贸易由绝对优势向相对比较优势过渡,没有一个人可以生产自己需要的所有产品,也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垄断世界上的所有产业。当时支撑起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是发达的纺织业、采掘业、炼铁业、机器制造业和海运业。这些产业的巨大发展几乎都借助了蒸汽动力的运用,塑造了辉煌的“蒸汽时代”,创造了比以往所有时代生产的财富总和还要多的价值。然而,这些行业或者产业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把世界带入“电气时代”以后相对于新兴的电力工业、内燃机产业和化学工业成为传统产业,发展效率和效益相对降低。加上世界进入20世纪,随着海外殖民地的逐步丧失和众多国家的崛起,英国这样一个面积相对狭小的岛国让出其工业化国家的领袖位置是势所必然。

  【美国:电气时代的“世界工厂”

  1791年,美国第一任财长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在《关于制造业的报告》中倡导工商业立国,他的观点与主张发展高效农业走农业国道路的托马斯?杰斐逊完全不同。当时美国的制造业只是“小打小闹”:大部分的衣物、食品在乡村的家庭小作坊里加工生产,鞋、帽、锅、铲由城镇店铺的工匠们手工制作。

  汉密尔顿的报告没有被国会采纳。然而,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伴随着机器的轰鸣,美国在机械化、标准化和大规模生产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工厂取代作坊,城市人丁兴旺,生产突飞猛进,经济迅速增长,工业革命的序幕就此拉开。这位壮志未酬的勇士也为认为是18世纪领袖中的“最现代化的和伟大的美国人”。

作者: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