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历史>历史解密>

她的声音胜过十万大军:参加中国抗战的日本女人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4-06-04 09:32:50

  1941年7月27日,重庆文化界在歌乐山赖家桥全家院子举行郭沫若回国参加抗战四周年纪念活动。周恩来、邓颖超亲临会场。绿川英子高兴地见到了仰慕已久的周恩来。周恩来知道绿川英子的事情已久,在向郭沫若敬完酒后,他端着酒杯来到绿川英子面前,提议大家“为在座的绿川英子同志和鹿地亘等日本朋友干杯!”。周恩来热情地对绿川英子说:“日本军国主义把你称为‘娇声卖国贼’,其实你是日本人民忠实的好女儿,中国人民的忠诚战友,真正的爱国主义者。” 绿川英子听了十分激动,她对周恩来说:“您这是对我最大的鼓励,也是对我微不足道的工作的最高酬答。我愿做中日两国人民忠实的女儿!” 她的回答感动了在场所有的人。在为别人的折扇签字时,邓颖超也特意把自己的名字签在绿川英子的名字旁边。签完字后,她对绿川英子说:“让我们一起并肩战斗!”

  生活相对安定以后,1941年10月,绿川英子在歌乐山金刚坡下三塘院子的草房里生下了她和刘仁的第一个孩子刘星。

  在日本蛰居了十年后回国参加抗战的郭沫若,对绿川英子十分了解和器重。1941年11月16日,是郭沫若虚岁49岁的生日,按照我国民间“男办九,女办十”的风俗习惯与周恩来和南方局的安排,文化工作委员会在重庆为郭沫若举行了一次盛大的祝寿活动,借以打破“皖南事变”后陪都上空沉闷的政治空气。绿川英子积极响应,怀着对郭沫若先生的无比崇敬,她撰写了《暴风雨时代的诗人》一文在《新华日报》上发表。祝寿活动集会当天,绿川英子抱着刚满一百天的儿子在会场上热情洋溢地朗诵了她的这篇祝词。郭沫若听后十分兴奋和激动,当场即兴亲笔为绿川英子在一块二尺见方的红绸上题写了一首七言绝句相赠:

  茫茫四野弥黮暗,历历群星丽九天。

  映雪终嫌光太远,照书还喜一灯妍。

  诗中的“照”字,一字双关。“绿色之星”是世界语者佩戴的标志,“照子”又是绿川的原名。郭沫若在诗中把绿川英子比作寒夜中一颗闪亮的星,一盏明亮的灯,用自己的光芒照耀着身边的同志们。 对绿川英子给予了高度的赞扬。

  为了希望的未来我们不惜流血成海,

  五年的抗战奠定了中国解放的基石,

  筑成了人民和平的堡垒。

  今天我们挺着胸脯高唱黎明的赞歌吧!

  这响亮的歌唱在明年第七个“七七”,

  一定会变成侵略者的黄昏葬送曲。

  一九四四年七月七日,正当中国抗战处在极其艰苦的年月,绿川英子以《黎明的合唱》为题,在重庆《新华日报》上发表了这首充满国际主义激情和气贯长虹的诗篇。

  1944年下半年,绿川英子和丈夫刘仁接受了当时我党的外围组织“东北民众抗日救亡总会”负责人高崇民等人的邀请,负责该会机关刊物《反攻》半月刊的编辑工作,刘仁任主编。这时,她和丈夫又举家搬到了现江北猫儿石建新西路28号的“东北民众抗日救亡总会”机关驻地。这里地处嘉陵江边,坡下几百米的一处地主院子,就是《反攻》杂志的排字和印刷车间。

  绿川英子是一位十分勤奋的作家和世界语者。她勤于工作,勤于学习,更勤于写作。在《反攻》半月刊的编辑室里,她总是孜孜不倦地写作。除了她年幼的儿子偶然打扰她一会,使她不得不暂时停下手中的写作外,她几乎没有一刻休息。她开始以她自己在中国的经历,用世界语写一部书,书名就叫《在战斗的中国》。该书的第一部于1944年底就在猫儿石《反攻》杂志的编辑部里完成。1945年初开始在《反攻》杂志上连载。 她在书中这样写道:“我们要在黑暗中看到光明,要看到新的斗争仍在延安所指挥的全国各地进行着。中国人民绝不会在暴力面前屈服,在远东的这一角落,中国人民必将把反对法西斯的斗争进行到取得最后的胜利”。该书计划写三部,遗憾的是后来因为工作紧张和时间关系,后两部没能完成。但仅就是这一部用世界语写成的着作,就奠定了绿川英子在全球世界语界至今无人能及的地位和境界,而且享誉文坛。世界语前辈栗栖继就曾这样评述道:“如果此书得以完成,那就不仅在世界语文学界,甚至在全世界也会成为主要着作。”日本世界语学者宫本正男说绿川英子“堪称是二战前和二战中第一流的散文家。”

  绿川英子给人们的印象是温柔、深沉而娴静的,就象一汪明镜似的湖水,平静无波。然而,她又是一个性格开朗、思虑深沉、对人生和社会都有着透彻理解的女作家,而且,在政治上也是怀有鲜明信念的一个意志坚强的无产阶级战士。当时的《反攻》半月刊社附近,国民党特务设有暗哨,人们经常都处在国民党特务的监视之下,而绿川英子却总是处之泰然。1945年5月,重庆世界语函授学社出版了绿川英子《在战斗的中国》等三部着作,她把所得稿费全部捐献给了抗战中的中国人民。

作者: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