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历史>历史解密>

鲜为人知:日军的中国集中营 囚禁诸多西方名流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4-05-30 11:17:41

潍县集中营旧景。来源:世界新闻报

  “1、2、3、4……”这是8岁的戴爱美到集中营后,首先学会的日语数字读音。无论刮风下雨,集中营的操场上都会出现大人和小孩分成6组,各自佩戴着胸牌,用日语报数的场景。只有通过值日士兵的校对,6组人员相加无误后,一天的活动才能开始。如果谁的报数不对或者声音太小,等待他的只有皮鞭的抽打和尖利的呵斥。

  点完名,孩子们去上课,大人们去劳动。集中营规定,每人必须按各自所长每天从事劳动。于是,囚犯们马上“变成”了面包师、厨师、鞋匠、洗衣工、锅炉工、修理工、医护等,其余无论男女老少都得轮流帮厨、做煤球、清除垃圾。

  中国运粪工协助送密信

  1943年后,随着日军不断扩大战争规模,消耗大幅增加,集中营的粮食也越发紧张,只能用发了霉的高粱面做粥充饥。有些人甚至将垃圾里的碎蛋壳洗一洗磨成粉吃,以增加钙质。于是,日军就出高价换给难友食品,有些人钱用光了,就拿衣物来换,着实让日军大发了笔横财。这时,勇敢的中国百姓便从营外通过能够进出集中营的中国厨师、运粪工人捎口信,将食品按约定的时间地点从墙根抛进来,且价格便宜得多。

  张兴泰是乐道院东邻李家庄的贫农,其两个儿子承包清理乐道院的粪便垃圾。为了协助难友德位思将密信带出营,张兴泰借臭烘烘的粪桶掩护,将信带出了戒备森严的集中营。收到信的是德位思的学生黄乐德。在黄乐德及女儿黄瑞云、次子黄安慰的多方联络下,30万元伪币(当时折合美金10多万元)分3次送交瑞士使馆。

  最终,在瑞士使馆与日军的交涉下,双方达成协议,瑞士驻上海总领事馆派出艾格为驻山东代表,专门负责有计划地供应集中营美、英侨民所需营养食品与药物,费用由美、英两国政府提供。可以说,张兴泰一家为此做出了重要贡献。

  盼来胜利星期五

  1945年8月17日上午9时30分左右,美军的救援小组“鸭子行动队”从昆明乘b-24轰炸机抵达潍县集中营上空,随后,降落伞徐徐着陆。当看到这些伞兵们从天而降后,集中营沸腾了。人们疯狂地奔出大门,哭泣、咒骂、拥抱、跳跃,庆祝获得重生。

  从飞机上走下7名美军伞兵,兴奋的人们将他们抬起扛在肩上,凯旋一般地迈进集中营。伞兵用过的降落伞被难友们争抢来撕成碎片,留作永久的纪念。这一天是星期五,所有侨民都不会忘记这个解放的日子。由于当时交通不方便,归心似箭的侨民们无法全部立刻回国与亲友团聚,只好先按照姓名第一个英文字母排好顺序,然后依序分期分批回国。

作者: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