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商业报道>商人学院>市场营销>

小清新手机拒绝红海撕战:咱们拼场景营销

来源:南方都市网 时间:2015-08-21 16:55:28

小清新手机拒绝红海撕战:咱们拼场景营销

        手机红海中大公司撕战正酣,资源和用户越来越集中,但市场上仍能见一类小清新品牌尝试突围。这些品牌有一些共同特点:不参与手机圈撕战;有大公司资金或其高管做背书;注重品牌而不强调性价比;有清晰的用户画像……这其中包括OPPO、vivo较为成熟的公司,也有新晋手机品牌一加、ZUK等。

        如何破除母公司的品牌形象又传承其供应链等优势?这些公司已经在品牌定位、场景营销、众筹等多维度试水。不过,在业内看来,品牌说到底是为了销量,品牌功效究竟几何,说到底或还得等市场给出答案。

        重品牌胜于产品

        上周ZUK的第一款手机Z1发布会现场,公司CEO常程激动落泪。在会后的专访中,常程坦言:“激动是因为想到,过去一年来打造一个全新品牌的不容易。”

        的确,对于这样一个新兴品牌来说,借力投资方联想集团的供应链优势,在产品上面临的难度远没有打造一个全新品牌大。常程也不否认在供应链方面会直接借力联想集团的优势。但他对南都记者直言:“这一次对品牌的重视程度肯定超过那些大厂家,甚至对品牌的要求比产品还高。”在他看来:“互联网产品的竞争约等于品牌PK。”

        值得注意的是,发布会后的第三天,ZUK的投资方联想集团便公布财报并指出,要提升效率和缩减开支,确保业务维持稳健和盈利能力,并宣布将减少3200名非生产制造员工。由此不难看出,联想也在努力平衡和调整,而这也是不少大公司的缩影:一方面力求摆脱旧有机制和包袱,另一方面又希望资金和供应链等传统优势,去开辟全新品牌,开拓新兴用户市场。

        从自嗨营销到场景营销

        为了打响品牌,ZUK几乎投入了与创业公司不相符的财力和人力。比如在学校、地铁进行大规模的推广预热,包括形象定位和包装,都是经过目标用户的认可才进行大规模的推广。常程对前期工作的总结是:“很多人还不太了解ZUK,但他们却已经在微博、朋友圈分享了ZUK。”

        这种不惜血本的投入在OPPO、vivo等品牌上都能找到成功范例。从出身来看,这两者的公司基因或其高管都来自于手机名门,在营销过程中也注重品牌的调性,Slogan(广告语)就是一个缩影。今年OPPO为新机R7以及R7Plus做的广告语是“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这一广告语不仅抓住了目前手机的痛点,并设置了闪充的场景,让不少消费者印象深刻。

        其实目前,包括智能硬件、手机等产品的营销趋势越来越明显。当硬件创新面临瓶颈时,产品本身功用对用户的影响力越来越小,因此最重要的是如何把产品跟用户连接起来。

        为此,有关智能硬件的场景营销也一直被投资人看重。戈壁创投合伙人徐晨在一次演讲中表示:“之前做智能硬件或者手机,更看重它能做什么。但现在更希望看到这个硬件是在什么样的场合当中满足什么需求。”他提醒说:“用户其实并不是不知道你的产品能干什么,而是不知道我能用它做什么。”

        众筹拉近用户距离

        众筹已然并不陌生,当下这种模式也成了一条新产品试探市场反应的渠道。

        首次在手机领域推出股权众筹模式的是奇酷。360奇虎CEO周鸿祎称:“将新手机公司的股份与用户分享,用户可以投资奇酷公司成为公司股东”。不过南都记者采访获悉,手机玩众筹逐渐沦为营销方式。目前,众筹更多是针对一些不知名的品牌以及未普及市场的产品。显然,对于新兴品牌,借助众筹进行推广是有优势的。GFK分析师景辉则认为:“众筹最大的效果是企业与用户关系的新模式。”

        

        ZUK用新品牌试水众筹的经验也给出了肯定的答案。常程介绍:“在品牌成立之初,没有产品,只有一些设计思路图,以这样一部还在纸上的手机,在京东上筹得到了2.6万人无条件的支持,超出了目标筹集金额的3倍。”他向南都记者表示:“当时在京东做盲筹最大的目的是对品牌进行试水。为了拉近与用户的关系,我们拿信任作为一个众筹的突破点,最终目的也是希望在用户心中树立品牌形象。”

        不过这种品牌的豪赌能否得到市场的认可?南都记者采访业内人士发现,对“品牌胜过产品”的看法不一。一加手机CEO刘作虎直接向南都记者表示不认同,他说:“手机的红海竞争中,最终还是需要靠产品说话。”

        (鲁浩实习生方灿贺洪花)

作者:鲁浩  责任编辑:晴天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