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大选”距投票日已进入倒数24小时,选情却从超稳定状态嗅出不寻常的“血腥味”。根据“中选会”规定,投票日前10天便无法进行民调,但是1月6日的“封关民调”,显现候选人蔡英文领先的局势(“台湾指针民调”显示,蔡英文40.1%、朱立伦17.5%、宋楚瑜16.8%),然而在泛绿阵营间,“立委选举”却出现相互捉对厮杀的局面,在政治立场以及“选举”造势上受到民进党支持的“时代力量”,民调冲破10%。蔡英文则公开催票,表示担心政党票分散,这样的转变令外界怀疑,两者关系是否将在选后生变?
台北这两天的气温骤降,蔡英文则从温暖的南台湾扫街拜票,从南到北纵贯经过高雄、台南、嘉义、彰化、台中等五个县市,预计于选前之夜抵达台北“总统府”前的凯达格兰大道举办造势活动,大有象征入主台湾之势。不过在选前的不确定因素始终不曾停歇,一名林姓女士在台北控告蔡英文毁谤罪跟公然侮辱罪,加上蔡英文面对记者提问时转向低调作风,使这场“选举”注定直到最后都蒙上惨灰灰的面纱。
林姓女士指控蔡英文收受资金(图片来自网络)
在“选举”前,隔空叫阵或是法院按铃控告成为“兵家常事”,蔡英文对最大敌对阵营——国民党候选人朱立伦则采取攻势,暗指朱为“装睡的人叫不醒”,重申两岸政策是维持现状与和平。然而美国对选后台海情势似乎不放心,诸如美国前国防部长哈格尔等官员以两岸每个月庞大的数十亿美元经贸往来作为引子,提出两岸的“相互保证经济毁灭”,令外界推敲此是否为警告新上任的政府勿在两岸关系上错判情势。
台北市中正区立委选情紧绷,国民党立委林郁方指责对手废死主张(图片来自网络)
尽管这次“选举”被媒体认为选情冷淡,不过仍有9家境外观选团来台观察,着重的方向是“第三势力”的小党崛起。这次的小党和上一届“大选”相差很大,除了原先“立法院”既有的国民党、民进党、亲民党、“台湾团结联盟”、“无党团结联盟”等,多半是“太阳花学运”之后的青年参政热潮使然,给了小党崛起的机会。目前积极竞选的政党包括“时代力量”、“绿党社会民主党联盟(绿社盟)”、民国党、信心希望联盟、新党、中华统一促进党等13个党,在统独的光谱上十分明显且突出,一方面象征台湾的选民分布走向极端对立,另一方面则代表选民对于当前蓝绿恶斗的无奈与愤懑,因此相对于急独的“时代力量”或在敏感议题(同性议题)上较于前进的“绿社盟”,中华统一促进党、新党则以急统作为对抗,“信心希望联盟”则强调家庭的价值,明显针对“绿社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