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3C常用的作战模式是中高空巡逻使用雷达搜索潜艇的通气管和潜望镜,用声纳浮标进行海区警戒,这两种方式发现目标后降到低空用磁异常探测器进行精确搜索和打击。对于涡轮螺旋桨动力的P-3C来说,是很合理的模式,而P-1沿用了这个模式则不合理。
首先,喷气式客机是基于30000~40000英尺高度飞行设计的,其客舱内增压也是针对这个高度增压,而不断的从高空降到低空的过程中,随着内外压力差的急剧变化,机体会受到内外压力差产生的疲劳累积,严重影响机体寿命。实际上世界最早的喷气式客机彗星式,服役初期连续爆发空中解体机毁人亡事故,就是忽略了喷气式客机和螺旋桨客机的区别,导致了机体疲劳累积严重从而断裂解体。而且低空飞行中飞机会受到严重的盐雾腐蚀,更进一步的造成结构损坏,对于本身速度低、结构强度要求低的螺旋桨飞机来说问题可能小一些,但是对于喷气式飞机来说就是很大的问题。
P-3C飞机适合低空搜潜,但喷气式的P-1飞机不行。
同时,喷气式客机不适应低空飞行盘旋模式,尤其是磁异常探测需要的低速超低空飞行,对于飞控也是巨大的考验,P-3C的低空巡逻模式,其飞行速度接近于波音737的着陆速度,等于喷气式反潜巡逻机载低空就接近于着陆的战战兢兢状态,很难发挥战斗力。
因此,美国海军的P-8A飞机,已经取消了磁异常探测系统,未来将采用纯粹的中高空飞行模式作战,只有印度采购的P-8I,应印度的强烈要求才保留了磁异常探测系统。
日本海上自卫队在已经完全不同的平台上沿用过去的思维模式,胶柱鼓瑟,虽然P-1还是世界最先进反潜机之一,但是巨额投入并没有带来等额的回报。
斯普鲁恩斯级驱逐舰
守株待兔的水面反潜
在水面舰艇方面,冷战结束以来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各国的模式都是采取的综合性多用途设计,模糊了冷战时期防空舰、反潜舰的区别。美国的伯克级驱逐舰最初只是单纯的防空舰,而在flight iiA以后的版本则都增加了直升机库变成了兼顾防空/对地/反潜/反舰的多用途驱逐舰,其航空反潜能力甚至超过了专业大型反潜舰斯普鲁恩斯级。
马岛一炸惊天下,80年代以来掠海低飞的反舰导弹在全世界范围内开始普及,尤其是采用涡喷发动机的远射程小型巡航导弹(如空射版鱼叉重量不足600千克)与直升机中继系统的结合,飞机可以在安全的低空发射导弹,远距离打击军舰,这使得军舰面对的防空压力剧增,因此冷战时期那种护航编队内防空舰、反潜舰单独行动的模式面临终结。冷战时期苏联的远程反舰导弹威力大射程远,但是弹道高度大,远程警戒雷达可以在400到500千米外就发现目标,类似标准2这样的远程防空导弹可以在防空圈内任意一点直接拦截飞向整个防空圈的导弹,因此分散行动的舰艇也可以被笼罩在防空网内。
而在新的威胁环境下,对掠海反舰导弹的发现距离只有40千米左右,掠海反舰导弹可以突然出现在海天线上迅速接近目标,极大的缩短防空火力所能覆盖的范围。如果单纯拦截导弹,军舰只能被动挨打的用点防御导弹和末端防御系统拦截,一旦出现纰漏就会导致舰毁人亡,所以在现代的防空作战中更强调均衡搭配,各舰需要保证在自己范围内搭建一个由远及近的有机防空网,不光要压制导弹,还要保证对方的直升机或者侦察机无法突然爬升对本舰的跟踪锁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