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国内,受到实力相对下降的影响,各界忧患意识都大幅强化,对于南海形势愈发难以淡定。诸多美国知名人士认为,中国的南海行为是改变现状之举,最终将危及美国在亚太的主导地位。美国国会议员、智库专家等各界人士频繁就中国南沙岛礁建设工程向奥巴马政府施压,敦促其采取行动。同时,美国向来认为自己负有全球使命,如今的美国更为重视同盟及伙伴对于领导世界的价值,面对场上日渐处于劣势的菲律宾、越南等国的求援声和期望,美国很难置身事外。
实事求是的讲,奥巴马政府在南海问题上相对比较克制,实际上,在2013年,围绕中国东海、南海维权行动,美国国内已经不可开交了。按照美国国内保守派的观点,美军早就应该进来了,而不是现在。美国在相当长时期希望通过外交强制来迫使中国妥协,但是外交强制对中国这么大的国家,是没有用的,中国的坚定立场和实力让美国有些无计可施。出于国内政治和国际面子双重考虑,美军“必须来干一把”,“问题是什么时候干,怎么干”?
但干一把,又不能把中国热得太过火,而且美国知道执行FON徒有虚名而无实利,反而有可能间接给中国解围。南沙的岛礁建设无疑对中国有利,但为缓和局势,中国已经做出了一定的克制。可是,如果美军执意进来挑衅,刺激局势紧张,中国也就没有必要再保持克制了。
所以美军在南沙执行所谓的FON计划时,虽然调门很高,但行动却异常小心谨慎,不希望无谓的刺激中国。
针对美国可能的继续航行自由宣示,我们先谈点基本的常识,以便大家保持理性。
美国航母编队
海上情况跟陆地上不一样,很多网民说人家船都进来了,为什么不打,为什么不将它挡在12海里之外?我们知道在领海内外国军舰有“无害通过”的权利,美国的问题是行动没有得到中国的允许。但如果它只是正常航行,没有其他挑衅动作,你就向它开火,未免有些小题大做。
至于诸多“挡在12海里以外的说法”都是外行话。海洋不比陆地,是流动的,是超级开放的,拒敌于多少海里外那都是陆上的思维。除非你采取战争行动,否则很难阻挡人家进来。12海里是什么概念,以岛礁为圆心,周长是2∏R,差不多76海里左右,比北京五环还要长,只比六环短一点;面积约为450多平方海里,超过1000平方公里,比整个北京的市区面积还大,而且这么大面积没有任何关隘、任何遮蔽、任何制高点、任何阻碍。在这种情况下,要挡住人家的船进来,谈何容易?
举个例子,日本以前号称控制钓鱼岛,中国进12海里还不是说进就进?海上那么大的防御面积,你消极防御的话根本防御不了,除非开火。何况美国的船确实跑得很快,你想挡到12海里之外,是非常不现实的。当然,如果我们进美国12海里,他也阻挡不住,这是一样的道理。
又不能开火、又挡不住它,那么我们怎么办?首先要保持压力,在现场给美国足够压力。你爱进你就进,我拦不住你,但你进来之后我肯定不会让你轻松。除海军力量外,中国还有大量的海警船、渔船可以使用。可采取紧贴威逼、航向管制、近距离示威、靠近驱逐等行动,双方都有底线在,大家都不愿意开枪,玩的就是对峙的游戏,这种情况下,就必须在现场保持场上优势。
美国这次进来,实际上就有试探的意思。如果你不对他保持一定压力的话,后面他可能会更过火,就是这个问题。另外外交上也要施加压力,美国的这种行为绝对是严重破坏地区和平,损害中美关系大局的。
第二个保持沟通,近两年,中美两军关系发展是非常快的,中美两军对话交流比较频繁,危机管控机制构建迅速,例如,海空行为相遇准则和重大军事行动相互通报机制的签署。在进行激烈现场较量的同时,也有必要进行沟通对话,避免出现失控的局面,因为双方暂时都不想因此爆发冲突或战争。所以,该对峙对峙,该较量较量,该对话对话。“武斗文斗”一张一驰,中国不回避沟通、释放缓和善意也能向外界展示自己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的负责任态度。
第三个保持模糊,我们还是应该保持模糊。近日,外交部、国防部外办等我官方表态应对得当,不与美国论一岛一礁的问题,而是谈整个南海群岛海域,不明确说领海,而是说临近水域。然而部分学者和媒体的解读却已经陷入了美国设置的舆论陷阱,开始探讨哪些岛礁有12海里,哪些岛礁没有?
美国这次来就是想逼中国澄清南海的相关主张,问题是前面讲了,现在国内国际条件都不具备,你现在进行清晰化,就上他的圈套了。但是我个人觉得,中国南海战略和政策的清晰化是一个趋势,是中国应该坚持努力的,但这个前提是,度和节奏得有中国自己把握,不能因为美国逼迫我们就清晰化,盲目的做清晰化会导致很多问题的。所以,在南海法理及很多表述问题上还是要保持一定的模糊。
动武是最后的选项,但同时也将是出现概率比较高的选项之一。
第四个方面,加强舆论宣传。个人觉得这方面做得不是太够,美国这次的行动是彻头彻尾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还先喊话我什么时候过来你先准备好,摆明了欺负人。所以他过来就不是一个法律的问题,而是一个严重的政治问题。我们应从这个方面加强对美国霸权主义的批判,当然你要论之有据,我们现在很多文章都是口号性的,你给人家扣了霸权主义的帽子你就得证明,得使用国际上听得懂的语言去宣传。
中美在南海的博弈受到两方面的限制,一方面,两国矛盾分歧很尖锐,没有人想退让,另一方面,双方又不想因此发生武装冲突和长期军事对抗。这种情况下,中美矛盾短期内是没法解决的。如果谁告诉你怎么解决这个问题,那绝对是扯淡,前面分析了美国与中国在南海绝对是根深蒂固的矛盾,你想解决谈何容易,但是可以控制,这个是可以做到的。
怎么控制?第一个要根据南海的形势发展,把握维权的方式方法,在坚决维护自身主权权益的同时,密切关注外交态势和国际舆论情况的变化。
第二个就是推动南海战略及政策的清晰化,前面讲了,从长远讲中国确实需要南海政策、战略清晰化。中国的文化比较含蓄,有些东西不妨诚实的告诉别人,中国这么大国家,如果南沙一点军事存在没有,说得过去吗?你看越南在南威岛快1000人了,那么小的岛,像码积木一样的。
岛礁军事防御的职能应该理直气壮的提,这是每个国家合理的诉求,你不提这个人家反而觉得不可信。
第三个方面适当照顾美方的合理关切。除了美国霸权利益之外一些东西,我们是可以接受并照顾的。比如说它关于航行自由的一些关切,中国可以理解,适当时候不妨进行一些对话,在航行自由问题上,两国规则的认知不太一样,不光全是权力竞争的问题。关于南海的问题,美国国内也有很多派别和分歧,不能让美国感觉到中国不想对话,不想解决问题,这样就不太好。合理的,中国可以跟美国坐下来谈,我认为,应该坚决反制美国在争端问题上的介入,而非争端问题上都可以跟美国谈,有些地方规则方面可以进行一定的融通。
我前面讲双方矛盾是很尖锐的,要和谐今后五年这个可能性都不太大,因此,中国要适应在南海与美国处于一种比较激烈的紧张状态。
关于中美南海博弈的问题,现在很多评论和分析没有看到事情的本质。中国这么大块头,你把这个岛礁放在这儿,啥事儿也不干,美国也不放心。前两天仲裁庭宣布对菲律宾提请的南海仲裁案有管辖权,国内媒体有很多解读,感觉风雨飘摇、如丧考妣,仿佛中国在南海已经大势已去。这种观察和分析未免过于简单化和情绪化,综合角度的讲,我们在军事上渐渐取得优势,但是在法理外交上可能越来越被动。
在南海问题上,今后中国会有一段非常艰难的时期,但是中国不能退,必须扛住。中国需要照顾南海周边国家的合理诉求,包括美国的关切,但要让中国放弃维权,放弃在南海的力量建设,这是不太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