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大盖”的缺点
三八式步枪最大的缺点恐怕就是其近距离射击杀伤力的不足。由于当时的步枪是作为远距离单发武器,所以它的一枪致命率是很重要的。中国生产的“汉阳造”和“中正式”步枪,之所以能够在战斗中发挥还不错的作用。主要在于其子弹进入人体会发生翻转,造成空腔,杀伤力大。虽然射击不精确,但是日军士兵中弹以后非死就是重伤,而且伤还不容易医治,必须送到野战医院治疗,造成战斗中减员。这也是怪当初的日本射击人员对三八式步枪射程和射程和精度的过分要求,导致了日本国产6.5毫米尖头半底缘子弹威力不够大,因为这种小口径的子弹有着非常好的飞行稳定性能,但当它直接导致子弹击中人体以后,仍然保持原样飞出人体,不会停下。这说明三八式步枪拥有良好的穿透力,能轻松贯穿人体,但是并不发生翻滚,也就是说,一弹二洞,连受伤的组织都是光滑的伤口!
三八大盖的子弹
由于穿透能力超强,这样一颗三八式步枪6.5毫米子弹可以穿透几个人。这种步枪使得前线日军士兵很不满,因为他们对要对手中国军人大部分装备着“汉阳造”和“中正式”步枪,这两种枪的穿透力远远超过三八式步枪,所以日本用九九步枪换装了三八式步枪,这还是三八式步枪的威力太小了。
汉阳造的马枪型号
而三八式步枪的长度对于亚洲人来说,特别是对于日本人当时的身高来说有点过于偏长了,但三八式步枪子弹口径较小、后座力低、精度高的优点是毋庸置疑的,毕竟在射击过程中步枪的后座力可能是影响射击精度的最主要因素,同样6.5毫米的子弹装药也十分有限,在同等重量的情况下,还可以携带更多的弹药,这完全符合日本的需要。但是日本有限的军事工业,一般只能将机枪子弹和步枪子弹设计成一样,这就造成了一个大问题,班用机枪要负担远程压制射击任务,而较小口径子弹在远距离上的威力大减问题,对于班用机枪来说是难以接受的。或许这才是日军放弃三八大盖的真正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