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可以合理推测,中国的第2艘航母,即中国的第一艘国产航母的基本设计仍然将参照“辽宁”号,吨位也差不多,都是6万吨标准排水量左右。目前来说,限制“辽宁”号整体作战能力的最重要因素无疑是滑跃飞行甲板。“辽宁”号的理论饱和载机量在50架上下,实际服役载机约30至40架,其中歼15战机为20架左右。仅仅与排水量仅有4万吨的“戴高乐”号相当。滑跃式甲板有限的停机面积让“辽宁”号不得不把更多的飞机纳入机库。而“辽宁”号从机库到甲板的升降机又只有两座,使之难以在短时间内将更多的飞机送入起飞滑跑位置,这大大的限制了舰载机的出勤率,降低其整体作战能力。
中国第一艘国产航母的作战能力能否取得飞跃,关键就是要看在不改变整体舰体结构与总体设计的情况下,能否让弹射器上舰。外形所带来的最大改变就是可以将上翘14度的飞行甲板拉平。这是一项接近改装极限的复杂工程,苏联曾在设计“瓦良格”号(即“辽宁”号前身)时讨论过类似反感,但最终放弃。幸运的是,今天我们已经看到了将其实现的希望。电子弹射器模拟图
自2002年开始,在海军工程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马明伟少将的带领下,中国于2008年首次完成一个电磁弹射器原理样机的科研攻关,并开展了1:1电磁弹射器验证设备的研制工作。为表彰马明伟在科技创新领域的突出贡献,前任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曾签署铜陵,为他记一等功。如果让第一艘国产航母装上2至3套电磁弹射器,“辽宁”好的饱和载机量可能达到65架左右,实际服役载机量也能达到55架,再加上出勤率的倍增和不断升级的舰载机,中国首艘国产航母作战能力有望达到“小鹰”级水平。
不过,首艘航母要采用电磁弹射器,就必须对其动力系统做相应升级,电磁弹射器需要强大的电力保障,尤其是弹射时的瞬时高压供电能力。这恐怕是“辽宁”号现有动力系统无法提供的。基于中国海军稳健的技术发展传统,估计首艘国产航母将于“辽宁”号一样是滑跃起飞甲板航母,搭载舰载机数量也与“辽宁”号相当,这样做的最大好处就是避免技术风险,从而令中国尽快拥有三支航母编队,形成区域海上航空兵优势。
若进展顺利,中国国产航母应在2020年左右下水,至此中国将至少拥有一艘航母用于日常战备。当然中国建造的首批国产航母可能并非一艘,但其部署方向几乎没有悬念,“辽宁”号已经验证了海南岛新航母基地的靠泊能力。如今中国海军装备和技术已经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全面发展态势,这将为早日实现海洋强国梦提供强大的基础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