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网友爆料,第25艘056型顺利下水,同时也是第7条056A型轻型护卫舰,这种小舰很适合在南沙部署,等南沙的基地建好了,有个10-20条差不多也够控制南海。第一艘056型护卫舰于2013年1月服役,据外国媒体推测中国海军对这种型号的护卫舰的需求量估计为40艘。建设将同时在沪东船厂、广州黄埔造船厂、武昌造船厂和大连造船厂同时进行。这些军舰将首先被补充到解放军南海舰队中去,将有助于中国对南海的控制。
从我国的周边海域来看,在南海周边、在东南亚,近年来随着各国开支的激增。马来西亚早在2002年就从法国购买了两艘装备AIP系统的“鲉鱼”级潜艇,随后泰国和菲律宾也开始“筹钱”准备采购潜艇。泰国计划斥资2.57亿美元购买6艘德国海军退役的206型潜艇,菲律宾则宣布了“航海2020计划”准备采购一艘韩国制造的209级潜艇。在东南亚这些国家的采购案中,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在南海问题上与我国争议纷起的越南。越南在2009年的12月份决定从俄罗斯购买6艘“基洛”级636型常规潜艇。这笔合同交易总价值高达18亿美元,计划水由俄圣彼得堡的海军上将造船厂负责建造,从今年开始以每年一艘的速度向越方交付,合同可同在2019年履行完毕。

056型护卫舰
虽说潜艇的采购热潮是地区海军现代化建设的部分趋势,军队建设也是主权国家的天然的权利。那么,在我国的海上领土与周边国家存在着争议甚至紧张关系的这一背景下,东南亚国家特别是越南的潜艇采购自然是值得我国高度警惕的。那么,有着浓重的军用、进攻色彩的“潜艇”,安装着鱼雷和反舰导弹假若出现在争议水域或重点控制的岛屿,都会更容易引起误判乃至态势的升级。那么在当下我国在周边潜艇热的趋势下面临的反潜形势日趋严峻。
近海远海反潜,我海军的最大软肋 长期以来,无论是近海还是远海,反潜作战都是我海军的最大软肋,早年服役的驱逐舰和护卫舰基本上不具备反潜能力,虽然在054A、052C、052D与辽宁舰这些先进的大中型水面舰艇相继入列的今天,我国海军在防空能力获得了质的提升同时,反潜能力薄弱的局面也有所有改观。即便是近年新下水的新型驱逐舰和护卫舰设计上偏重防空和反舰,但在反潜上也都是纷纷加装了以H/SJG-206拖曳线列声呐为核心的综合反潜系统,直升机的航空反潜已成标配,反潜能力获得了较大程度的提升。不过这些中大型水面舰艇都属于远洋超过200海里经济区的蓝水装备,如果用于执行“绿水”浅近海域的反潜任务就存在着资源浪费。
而在目前的我海军现役装备中,执行浅海反潜任务的主力是037Ⅰ型猎潜艇。由于该舰的建造年代久远,技术性能落后,其战斗效能已经与时代严重脱节,难以承担起当前紧迫的浅海水下对敌斗争重担。037Ⅰ型猎潜艇上安装的是法国汤姆逊-辛特拉公司的SS12拖拽式全向中频变深声纳,只代表了1960年代末到1970年代初的技术水平,到了今天已经很难面对新一代静音型AIP常规潜艇在相关浅水海域的挑战。特别是037Ⅰ级猎潜艇的艇体设计上,只有近400吨的满载排水量,无法搭载反潜直升机,而且因追求高速性能,采用了四机四轴四桨设计占据了大量的船体空间,使得其续航力较小,以及艇内空间狭小、艇员生活环境恶劣,缺乏长期在海上执行任务的能力。所以使用056型护卫舰这一中轻型舰艇。
中国海南级(037I型)猎潜艇
056轻型护卫舰的舰体采用中央桥楼设计,内部空间较大,船体线形上是深V型,虽然航行阻力上略大但是耐波形较好,具有较好的适航性。满载排水量超过1500吨,与037级相近的舰员数,使得该舰相对于此前的各种近海作战艇有着更好的居住环境和海上自持力。再从动力上来看,056的两台柴油动力,配合两具大直径变矩螺旋桨,较之于037级的四台高速柴油机四轴四桨的设计,不但油耗低可靠性高寿命长,螺旋桨噪音更小,巡航阻力更低,而且还可以达到30节的高航速,这些都较为符合反潜舰的性能要求。所以排水量大小适中、航速高、静噪性较好、自动化程度较高且拥有中型直升机起降能力的056护卫舰,以完全具备条件,衍生出在浅水海域执行反潜任务的反潜型号。同时,这种平台化多用途化,更是大势所趋。在基本舰体上通过不同任务装备模块的组合来实现遂行多重任务的能力,这在经济上是优异的,也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后勤保障方面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