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印度人民党消除了这样的担忧。该党证实,印度将继续奉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并说这一原则给予了“某些外交优势”。
印度国防圈也认为,印度“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立场确实带来了重要的外交利益,包括取消制裁和多个民用核合作协议。没有这一立场,这些协议是不可能达成的。印度因此会继续保持威慑警戒力量:该国把核武库更多地作为可以威慑对手的政治武器使用。此外,许多人认为,任何背离“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举动都将是对中国不必要的挑衅。
中国似乎也对与印度修复关系言之凿凿,这从印度外交部长苏什玛·斯瓦拉杰访华参加俄印中三国外长会晤后发表的各种声明中可明显看出。三边会晤涉及从解决边界问题到印度加入亚太经合组织等多个问题。最重要的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甚至打破惯例会见了斯瓦拉杰。
习近平会见印度外长斯瓦拉杰
尽管此次会晤就在“烈火”-5导弹试射之后,但会晤并没有对更广泛的安全担忧进行讨论。甚至中国媒体都避免对此次试验发表评论,这与它们对印度之前试验活动的反应不同。
意思很明确:对中国来说,与美国关系日益亲密的印度将是南亚的关键国家,尤其是在习近平特别重视的计划——“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倡议中。
2014年访印期间,习近平主席在《印度教徒报》发表专栏文章说,印度对“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计划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参与将引领亚洲经济增长。
此外,有报道称,中国可能还在密切注意印度利润丰厚的民用核市场,该市场有望在今后10至15年带来价值约1500亿美元的合同。
然而,经常来自北京的拐弯抹角的微妙“挑衅”仍对未来构成危险。其中一起事件发生在习近平去年访印期间,就在习近平和莫迪举行会晤加强两国关系时,一支中国军队“侵犯”了印度“边境”。
一带一路战略
此外,印度还担心,北京可能会一边利用地区各国加强自己在南亚的军事地位,一边还友好地谈论经济合作。
另一个主要危险是不断加强的中国-巴基斯坦“同盟”关系。巴基斯坦的核计划被认为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核计划之一,多年来得到了中国的大力支持。
新德里还对北京在印度洋地区日益增长的影响力感到不安,中国正在不断加深与斯里兰卡和马尔代夫等该地区国家的关系。
北京最近宣称将加强其在印度洋的海军军力,此举在印度看来已越过红线。
中国潜艇频繁在中国公司建造和控制的港口停靠令新德里怀疑,中国海军的舰艇可能会把斯里兰卡的中资港口作为临时基地使用。
鉴于这一切,尽管这两个亚洲新兴国家之间爆发全面核战争的几率很低,但这种被包围的感觉仍促使印度时刻保持战备状态。“烈火”-5导弹和其他军事方面的进展应被视为这方面的准备措施。
专家长久以来一直认为,印度要想成为超级大国,就必须拥有完善的洲际弹道导弹系统和全球打击能力。随着当前的全球地缘政治平衡变得更加不稳定,这一点已显得愈发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