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社会万象>社会追踪>

揭秘:抗战史上鲜为人知的另一支“飞虎队”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5-02-01 19:11:54

  民政部近日公布的在抗日战争中为国捐躯的300名着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中,有两名苏联飞行员的名字格外引人注目,他们就是苏联援华航空志愿队成员马尔克·马尔琴科夫和格里戈里·库里申科。

  对于援华航空志愿队,我们比较熟悉的是陈纳德领导的“飞虎队”,这支神奇的队伍在中国战场上创造了诸多神话,“飞虎队”的大名也由此家喻户晓。但岂不知早在“飞虎队”来华之前,苏联航空志愿队就参加了中国抗战,其贡献与“飞虎队”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只是由于种种原因,他们背后那段熠熠生辉的历史被长期湮没于岁月的尘埃之中,很少有人知道。

  飞虎队

  蒋介石请求苏联空军支援

  1937年春,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秘书长宋美龄聘请美国陆军航空兵退役军官陈纳德来华担任顾问。7月初陈纳德抵达上海,随即考察了中国空军的情况。后来陈纳德告诉宋美龄,当时中国空军名义上有500架飞机,但实际上只有91架能够起飞战斗,真正合格的航空人员不超过600人。抗战爆发后,原本就相当薄弱的中国空军经过战争的磨砺,可用飞机只剩30余架;而当时日本空军则拥有飞机2625架,其中用于侵华的陆军航空兵飞机约300架,海军航空兵飞机550架,合计850架,数量远超中国,取得了完全制空权。在这种情况下,日军肆无忌惮地轰炸中国军队、城市和平民,对中国政府和人民构成了极大威胁。

  当时西方诸国均以“严守中立”的名义,停止向中国出售军用物资,美日矛盾也不突出,美国政府的注意力主要放在欧洲。当时的国民政府可谓是孤立无援,只有与中国接壤的苏联担心日本的扩张会危及自己在远东的安全,所以采取了较为积极的援华政策。在这种背景下,蒋介石唯有向苏联求援。

  中苏互不侵犯条约签订

  1937年8月下旬,中苏签订了《中苏互不侵犯条约》和《军事技术援助协定》,苏联宣称将提供给中国数亿美金的贷款和军购。8月底,蒋介石与苏联驻华大使鲍格莫洛夫进行了一次长谈,蒋表示国民政府决不对日妥协,要求苏方“允许苏联飞行员以志愿者身份加入中国军队”,同时请苏联派遣人员帮助训练中国空军。苏联政府同意以志愿队的名义给中国提供战机和飞行员,帮助中国抗日。

  蒋介石随即电告中国驻苏大使蒋廷黻,请他与苏方洽商“飞机交涉”,表示中国“现最急需用者为驱逐机二百架与重轰炸双发动机一百架”。蒋介石在致斯大林的密电再次提及空军援助事宜:“尤其飞机一项,实迫不及待,中国现只存轻轰炸机不足十架,需要之急,无可与比,请先将所商允之轰炸机与发动机尽先借给,速运来华。”斯大林很快答应了蒋介石的请求,1937年9月开始运送第一批飞机来中国,随后又选拔大批飞行员和航空地勤人员,以苏联空军志愿队的名义来华。据陈纳德回忆:“当那些驻华的美国外交官正忙于促使美国空军人员离开中国时,苏联的空军就到中国来了。他们派来四队战斗机,两队轰炸机,装备都很完全,准备抵抗日本。”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