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社会万象>社会追踪>

揭秘:抗战史上鲜为人知的另一支“飞虎队”(3)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5-02-01 19:11:54

  当时苏联援华人员的去向都是保密的,连家人也不知道。1950年代中期,库里申科的女儿莫娜·库里申科在莫斯科机床制造学院学习,同学中有不少中国留学生,一位中国同学有一次与莫娜闲谈:“抗战期间有一位苏联飞行员牺牲在中国,他的姓氏和你一样,名字叫格里戈里·库里申科,是不是你的亲属?”在父亲牺牲十几年后,女儿终于知道了他的下落。

  苏联空军援华为何鲜为人知

  在中国,陈纳德的名字和“飞虎队”、“驼峰航线”的故事可以说是妇孺皆知,而苏联援华航空志愿队却是鲜为人知,这其中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内幕呢?

  苏联空军

  根据解密档案的记载和当事人的回忆,估计大体上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由于当时苏日之间并未宣战,苏联担心引发与日本的军事冲突,因此不愿意公开介入中国抗战。在这种背景下,苏联空军进入中国后必须保密,飞机去掉了所有国家标记,苏联国内严禁议论此事,苏联政府和志愿队队员也非常低调,对家人也保密,库里申科在给妻子的信中就曾这样写道:“我调到东方的一个地区工作,这里人对我很好,我就像生活在家乡一样。”

  二、中国政府对苏联志愿队没有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报道。1937年,中苏两国缔结《互不侵犯条约》,依据条约规定,苏联向中国援助大量物资,空军支援力量则以志愿者的身份出现。有鉴于此,苏联空军志愿队员来华后一般不抛头露面,以1938年2月18日空战为例,战事结束后,中央社报道时只强调了“我空军”将士建立奇功;《新华日报》同样没有提及苏联空军战士:“这几天来,武汉市面不论穷街僻巷,都在议论着18日我国空军击落敌机16架伟大胜利的情形。”这一点与“飞虎队”截然不同,苏联航空队自始至终都是志愿者形式,是秘密的,而“飞虎队”开始是志愿者,后来美国参战后就不需要伪装了,可以正面宣传。

  苏联援华工程师

  三、苏联志愿队队员来华后许多人用的都是假名假姓,这给今天历史研究者厘清他们的来龙去脉增添了难度。航空志愿队队员普希金1938年3月来到汉口参战,他在回忆录《莫斯科—汉口》中提到:“我们在中国打仗都是用的假姓,例如机组都是姓‘鸟’的名字:索洛金、拉斯多奇金、奥尔洛夫。”在俄语中的意思是喜鹊、燕子和鹰。

  四、苏方的有意掩饰,使得援华航空志愿队的资料匮乏,存世不多。在苏联内部,这项行动被称为Z作战,除军事人员外,一些党务人员也一同派遣过来,为掩盖这些政工人员的身分,苏方采用“首席领航员”等多种头衔掩饰。志愿队所有人员在苏军中的真实身份和职务都对中方保密。

  所有这一切,都为苏联航空志愿队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1941年,苏日关系缓和,签订了《苏日中立条约》,随后德苏战争爆发,苏联借机停止了援华,并撤走了航空志愿队,这支部队从此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随着时间的流逝,特别是近年来前苏联档案资料的解密,相信会有更多关于航空志愿队的内幕浮出水面。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