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超级稻亩产过1吨
2014年9月,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的最新成果——“Y两优900”湖南隆回百亩高产示范片,平均亩产达到1006.1公斤,首次实现了超级稻百亩片过千公斤的目标,标志着第四期超级稻研究的重大突破。袁隆平实现了亩产过1吨的承诺。
如今,水稻也不再仅仅是南方的专利。10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146亩“水稻机械精量旱穴播技术与机具”示范田亩产也达到1042.97公斤,打破了袁隆平的纪录。
新疆兵团采用的这一技术是靠水稻直播机在旱地直接整地、播种,不需要育秧、栽秧,可大大节省劳动力,适合在干旱地区推广。
袁隆平院士在隆回田间察看超级稻
旱地能种水稻,海里也行。2014年10月,广东湛江种植专业合作社主任陈日胜坚持种植了28年的海水稻获得农业部认可。中国的盐碱地有6.3亿亩之多,基本撂荒,如果都能长出水稻,以目前产量(亩产300斤)计,每年能多打1890亿斤粮食,相当于现有全国粮产的五分之一。
温饱是最大的人权,中国的科技工作者一直在践行这一观念。
第五,中国批准一种转基因玉米进口
美国农业部部长汤姆·维尔萨克年底透露,中国农业部已经批准进口先正达集团所开发的、含有MIR162成分的抗虫转基因玉米。
转基因玉米会成为新的争议焦点吗?
MIR162转基因玉米2014年屡屡成为关键词,并且早已超出了科学范畴。仅仅2014年上半年,中国退运至少125万吨MIR162玉米,造成美国公司和农民损失近29亿美元,成为两国经贸关系的重要议题。美国农民为什么热衷于种植转基因作物?显然是因为廉价高产。最近十年,来自巴西和美国的转基因大豆已经严重冲击了中国东北的农业,而在民间抗议声不断的背景下,中国的转基因技术发展近乎停滞。有消息称,中国转基因水稻的合法牌照已经到期,但官方迟迟没有续发。说白了,转基因在中国已经不是一个科学问题,而是民众对政府的信任问题。转基因自然有其风险,但也节省了大量化肥农药,如何权衡利弊,显然不能“隔壁王大妈说了算”。袁隆平说,他愿意带头试吃转基因。科学家的人格能够换来理性的交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