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首颗“量子卫星”关键部件研制完成
有了量子通信,CIA再也别想监听你啦。光量子电话网的“一次一密”提供了绝对安全:两人通话期间,密码机每分每秒都在产生密码,一旦通话结束,这串密码就会立即失效,下一次通话绝对不会重复使用。
中国已经建成了试验性的量子通信城域网,可用于金融机构的隐匿通信等工程,也可用于对电网、煤气管网、自来水网等重要能源供给和民生网络基础设施的监视和通信保障。
今年末,由中国科学家完全自主研发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完成关键部件的研制与交付,卫星有望先于欧美在2016年左右发射,在轨设计寿命为2年。到2030年,中国有望建立首个全球量子通信网络。
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曾评论:“在量子通信领域,中国用了不到十年的时间,由一个不起眼的国家发展成为现在的世界劲旅。”
量子通信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
第三,意念控制瘫痪肢体
因中风导致偏瘫的董阿姨只通过“想”,就能“指挥”自己原本无法动作的肢体“听话”地完成相应动作,以后甚至能站起来行走、拿东西,直至慢慢康复。
身随意动、思行合一,这不是科幻电影中的场景,而是借助了天津大学研制的人工神经康复机器人系统。“我们给机器人系统起名为‘神工一号’,取义‘鬼斧神工’”,6月14日,这项让不少中风、瘫痪人士燃起独立生活希望的成果公布,标志着我国在康复医学上的重大突破。
技术人员在指导因中风偏瘫的董姓患者使用“神工一号”
一名瘫痪少年在脑控机械外骨骼的帮助下,为今年的巴西世界杯开球。与在世界杯上亮相的脑控机械外骨骼相比,“神工一号”更能够体现出“纯意念”。
体验者把装有电极的脑电探测器戴在头部,并在患病肢体的肌肉上安装电极,借助“神工一号”的连接,就可以用“意念”来“控制”自己本来无法行动的肢体。将来的“神工二号”、“神工三号”体积会更小,便携可穿戴。
它可以辅助病人完成更多复合精细的肢体动作,推广至包括脊髓损伤在内的更多患者,甚至实现重症瘫痪的意念交流。它对大脑状态的探测与分析、肌骨运动健康的维持和训练等一系列技术新思路将应用于一些特殊人群,比如长期在轨的航天员,在我国载人航天计划中大有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