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国媒体上,外交专栏作家雅克·罗贝尔·。罗迪耶撰写了题为“当中国成为一个军事超级大国”的文章。他说,中国会继续争辩自己是“和平崛起”,但它仍处于军事快速成长期,这就是美国这份报告出现的真正原因。持同样观点的英国《经济学家》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2010年中国外长杨洁篪出席东盟会议时,没少听地区国家对中国的抱怨。杨当时脱口说出了政客们通常藏着掖着的话:“中国是大国,其他国家是小国,这是事实。”文章说,的确如此,中国地大、人多、军力强,中共掌控着全球最大规模的扩军进程。

资料图:国庆60周年阅兵东风-21导弹进行演练。
资料图:东风-21丙常规导弹方队通过天安门广场。
中国军力:被低估还是被高估?
虽然英国《经济学家》将中国军事发展形容为“龙的新牙”,但它认为,至少在30年内,中国军力还都是一条“纸龙”。文章说,亚洲军备竞赛前景令人惊悚,但对中国军事发展的关切不应陷入歇斯底里,(上接第一版)至少目前中国远非双方鹰派所言的那么可怕:其军队30多年来未有真正作战经验,而美国一直在战斗和学习;中国可怕的导弹和潜艇部队将对美国航母战斗群构成威胁,但不是在远洋。中国海军远洋行动仅限于印度洋反海盗巡逻以及疏散在利比亚的中国工人;中国也许不久会部署两三艘航母,但学习使用航母尚需多年。以上还只是限制中国军力发展的因素之一。《经济学家》称,“像其他所有大国一样,中国面临在Q炮和拐棍(指养老)之间做选择”,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进一步放缓后,其高投入发展军力将迎来真正考验。因为中国与前苏联不同,保持国际经济体系稳定符合中国的重要国家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