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社会万象>社会追踪>

Windows终将被打败 中国终于有了大发展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4-11-14 00:10:25

盘点中国让世界为之色变的十大宝贝

  一.惊天地泣鬼神,中国将发射量子通讯卫星.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2013年表示,中国计划在2016年发射一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这个以中国为主导的卫星发射项目有望构建从北京到维也纳之间的量子通讯网络。

  今天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中心在北京举行记者会。科技部部长万钢在出席记者会时表示,国际科技合作也是中国在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一直持续不断向前推进的,中国目前已经跟世界上12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建立了科技合作的关系。

  潘建伟在补充国际合作重要性时表示,目前中国有一个计划,准备在2016年左右以中国为主导要发射一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希望能够构建从北京到维也纳之间的量子通讯网络,这样一件事情没有国际合作是做不成的。

  潘建伟说,去年大亚湾取得的重大成果就有各国科学家的参与,铁基超导、拓扑绝缘体,都是合作的结果。在科学研究当中信息的交流是非常重要的,比如以量子信息技术为例,中国通过国际合作经过近10年的努力已经走到了国际的前列。

  中国计划在2016年发射一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

  科普:量子信号从地面上发射并穿透大气层———卫星接收到量子信号并按需要将其转发到另一特定卫星———量子信号从该特定卫星上再次穿透大气层到达地球某个角落的指定接收地点.

  优势:由于量子信号的携带者光子在外层空间传播时几乎没有损耗,如果能够在技术上实现纠缠光子再穿透整个大气层后仍然存活并保持其纠缠特性,人们就可以在卫星的帮助下实现全球化的量子通信。

  潘建伟研究小组于2003年开始研究自由空间量子通信,他们在实验点制备出成对的纠缠光子,再利用两个专门设计加工的发射望远镜将容易发散的细小光束“增肥”后向东西相距13公里的两个实验站送出,两个接收端用同样型号的望远镜收集。

  发射全球首颗“量子通讯卫星”奠定技术基础

  经过研究人员的种种努力,在如此远距离的传送中,虽有许多纠缠光子衰减,但仍有相当比例的“夫妻对”能存活下来并有旺盛的生命力,经单光子探测器检测,分居东西两地的光子“夫妻对”即使相距遥远仍能保持相互纠缠状态,携带信息的数量和质量能完全满足基于卫星的全球化量子通信要求。

  在此基础上,研究小组进一步利用分发的纠缠光源进行绝对安全的量子保密通信。13公里不仅是目前国际上自由空间纠缠光子分发的最远距离,也是目前国际上没有窃听漏洞量子密钥分发的最大距离。

  2012年8月11日我国科学家潘建伟等人近期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百公里量级的自由空间量子隐形传态和纠缠分发,为发射全球首颗“量子通讯卫星”奠定技术基础。

作者: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