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历史>野史逸闻>

李世民杀兄弑弟的报应:自己几个儿子起兵造反(3)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5-03-09 17:27:47

  这崭新的一页是如此恢弘而绚烂,以至于玄武门前那些殷红的血迹很快就将被新时代喷薄而出的万丈光芒所遮掩。然而,武德九年六月四日却注定要成为李世民生命中永远无法痊愈的伤口,也注定要成为李唐王朝记忆中永远无法消解的隐痛。如果说李世民后来缔造的整个贞观伟业是一座辉映千古的丰碑,那么它的基座无疑是一个荒草萋萋的坟冢。

  上面写着三个字——玄武门。

  里面埋葬的不仅是李建成和李元吉,也不仅仅是他们那十个年少和年幼的儿子,同时也埋葬着另一个李世民的灵魂。

  也许我们必须把目光拉到贞观年间,才可能看清武德九年的这个流血事件是怎样深深地纠缠了李世民的一生……“夫背礼违义,天地所不容;弃父逃君,人神所共怒!……往是吾子,今为国仇。……生为贼臣,死为逆鬼。……吾所以上惭皇天,下愧后土,叹惋之甚!”

(资料图)李承乾

  贞观十七年那个阴雨蒙蒙的春天,当第五子齐王李佑在齐州起兵谋反的消息传来,唐太宗李世民愤然提笔写下了这道谴责李佑的手诏。书毕,李世民泫然泣下、悲不自胜。

  除了对齐王李佑的悖逆之举感到痛心疾首之外,李世民的脑海中,是否也会闪过武德九年的那一幕呢?当他颤抖的笔墨写到“背礼违义、弃父逃君;天地不容、人神共怒”这样的字句时,内心是否也会泛起一股深藏已久的惭悚和愧疚呢?而“上惭皇天,下愧后土”这样的感叹,除了是替李佑感到羞惭之外,会不会也包含着某种程度上的自我谴责?而那潸潸而下的泪水,又岂止是为齐王李佑一人而流的呢?!

  无独有偶。齐王李佑刚刚伏诛,这一年四月便又爆发了太子李承乾的谋反案。太子事败后,又牵扯出了四子魏王李泰的夺嫡阴谋。悲愤莫名的李世民在公开颁布的诏书中称:“朕闻生育品物,莫大乎天地;爱敬罔极,莫重乎君亲。……(魏王泰)以承乾虽居长嫡、久缠疴恙(承乾患有足疾),潜有代宗之望(夺嫡企图),靡思孝义之则。朕志存公道,义在无偏,……两从废黜。非惟作则四海,亦乃贻范百代。”随后又对侍臣说:“我若立泰,则是太子之位可经营而得。自今太子失道、藩王窥伺者,皆两弃之。传诸子孙,永为后法!”此后,李承乾被废为庶人,流放黔州;魏王李泰被贬为顺阳王,徙至均州。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