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历史>野史逸闻>

内幕:李大钊并非被国民党反动派所处死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5-03-06 18:35:35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蓄着浓密胡子的李大钊看起来年龄较大,但是他当时不过30岁上下。直到张作霖对他处以极刑的时候,他才38岁。为什么一个年轻的生命在风华正茂的时候会戛然而止呢?这还要从他的经历说起。

  李大钊字守常(1889-1927),河北乐亭人。他出生不久就失去双亲,与祖父相依为命。按照当地风俗,他11岁时就与比自己大七八岁的赵纫兰结婚。第二年他外出读书,妻子不仅要替他服侍年迈的祖父,还要为他筹措学费。

  1905年,他参加科举考试,正好遇上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遂进入永平府(今河北卢龙县)中学深造。在这里,他开始接触全新的知识,并通过阅读康有为和梁启超的文章,初步了解到西方社会。

  1907年李大钊的祖父去世,他有感于国势衰微,萌发了研究政治的想法。这一年暑假,他到天津报考了北洋法政专门学校。1910年,同学蒋卫平投笔从戎后在东北被俄国军队击毙。他写下“国殇满地都堪哭,泪眼乾坤涕未收。……千载胥灵应有恨,不教胡马渡江来”的诗句,表达了他对俄国的印象。

资料图:李大钊

  辛亥革命以后,李大钊来到北京,加入了江亢虎发起的中国社会党。该党主张恋爱自由、教育平等、遗产归公、各尽所能、各取所需、个人自治、世界大同,是一个追求理想的政党。但是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江亢虎却与汪精卫同流合污,成了日伪政权里的一个重要成员。可见理想与背叛只有一步之遥。

  1913年,李大钊在一篇短文中说:“暴君歇而暴民兴,天祸殷而人祸极”,表达了他对极权政治的痛恨。他认为如今皇帝虽然下台,但老百姓尚不觉悟,因此只能得出“盛世难期”的结论。不久,李大钊又发表《论民权之旁落》、《论官僚主义》、《宪法颁行程序与元首》等文章,主张在宪政基础上整顿吏治,推行民主政治。

  这一年冬天,李大钊东渡日本,并于第二年春天考取日本早稻田大学政治学专业。这时,日本学者河上肇已经将马克思的《资本论》译成日文,而李大钊就是通过日文间接地了解马克思理论的。

  1915年袁世凯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李大钊以留日学生总会名义发表《警告全国父老》通电,号召国人要以破釜沉舟的决心誓死反抗。1916年,李大钊发起并组织神州学会。不久他送同学回国,写下了“壮别天涯未许悉,尽将离恨付东流。何当痛饮黄龙府,高筑神州风雨楼”的着名诗句。

  为了反对袁世凯称帝,李大钊在这一年放弃学业返回上海,参加了由汤化龙、梁启超、孙洪伊组织的宪法研究会,并与法政学校的老同学白坚武取得联系。不久,他应汤化龙之邀离沪北上,出任《晨钟报》总编辑,随后他请白坚武担任该报主笔。《晨钟报》问世后,白坚武写作颇丰,半个月内就写了十几篇文章。

  但因为政见不同等原因,二人很快就辞职离去。1917年初章士钊创办《甲寅日刊》,邀李大钊担任编辑,结果还是因为类似原因而终止合作。在此期间,李大钊与白坚武气味相投,过从甚密。所以白在日记中说:“守常为人品洁学粹,仰俯今日之污世,大才不克收相当之用,余年来清友惟斯人耳。”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