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政府法制建设刚刚起步,所以刘青山、张子善的案子也不是法院一纸判决就能定下的。华北局向天津地委征求量刑意见,八位委员要求对二人处以死刑,另外参加讨论的552名中共干部中有535人同意判处死刑,只有6人希望宽大处理,给二人有期徒刑。随后***又听取了中共党外人士的意见,同意由河北省人民法院宣判、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对刘青山、张子善处以死刑,立即执行。
在对刘、张公审前,他们二人的老领导、天津市委书记黄敬找薄一波求情:“刘、张错误严重,罪有应得,当判重刑。但考虑到他们在战争年代出生入死,有过功劳,在干部中影响较大,是否可以向毛主席说说,不要枪毙,给他们一个改造的机会。”薄一波为难地回答说:“中央已经决定了,恐怕不宜再提了。”最后在黄敬的一再要求下,薄一波不得不向***转达了他的请求。***当时对薄一波说:“正因为他们两人的地位高,功劳大,影响大,所以才要下决心处决他们。只有处决他们,才有可能拯救20个、200个、2000个犯有各种不同程度错误的干部。黄敬同志应该懂这个道理。”***既要杀鸡儆猴,免于重蹈李自成的覆辙,那刘青山和张子善就非死不可了。
***杀刘青山、张子善好比是当年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马谡被杀后,诸葛亮善待马谡遗孤。中共中央也由周恩来出面,要河北省委研究了几点善后措施:“子弹不打脑袋,打后心;敛尸安葬,棺木由公费购置;二犯亲属不按反革命家属对待;二犯之子女由国家抚养成人。”
资料图:公开审判刘、张二人
刘青山遗言愿做典型
法官向刘青山宣布判决结果后,他说:“在天津戴铐子,唉!想起过去被敌人逮捕,手腕上留有的痕迹,这一戴我想呀,二十年来怎么着来!革命这些年没死,怎么落这下场,这死还有什么价值呢?”刘青山表示,“在反贪污的今天,拿我做典型,以教育全党。现在我没有什么考虑的,听候党的处理。我没有求饶的必要!南方北方干部认识我的人不少,把干部教育一番,在历史上说也有用。”张子善承诺,行刑时,自己“第一不骂党,第二不喊共产党万岁”。为了向老百姓宣示中国共产党“三反”的决心,也为了真正起到杀鸡儆猴的作用,在执行对刘青山和张子善的死刑前,还要对他们进行“公审”。这种“示众”的做法也是法制不健全时代遗留下的旧俗。办案组组长孙光瑞告诉刘、张二人:“明天省里开公审大会,对你们进行宣判。组织上希望你们能表现好一点,不要再给共产党丢脸。”当天晚上,刘青山和张子善吃了人生中最后一顿饭,这餐“断头饭”虽然丰盛,但也远远比不上他们当年的气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