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敏最被皇太极痛恨的是他的摆谱。天聪三年(1629年),皇太极率重兵入边,攻占北京东边的遵化等四城,阿敏留守沈阳。第二年春天,皇太极叫岳托、豪格两贝勒等率军先还朝,阿敏出来迎接,在御前马馆,留守大臣坐在两侧,阿敏居中,他命令同为皇族的两贝勒遥拜他一次,再近拜他一次,他才对两人行见面礼。皇太极听说后,心里更是不爽,一直想找个机会修理一下阿敏。后来,阿敏与明军作战大败,立即被皇太极囚于狱中,永不叙用。十年后,阿敏死于狱中。皇太极没直接杀他,还是看了两人是堂兄弟的面子。
封建时代,高调者之所以难得善终,首先源于皇帝对这种做法的本能反感。在帝王专制体制下,国家的所有资源,包括臣民的性命,都掌握在最高统治者一人手中,皇帝想给你高官厚禄,只要表个态即可;想让你脑袋搬家,也只需一句话。臣民太高调、太自我,皇帝会觉得你不乖,不利于他操纵,自然要千方百计加以打击。
皇帝打击高调者,也有其巩固帝位的考虑。谁都知道皇帝这个职业是个美差,有了这个位子,所有的荣华富贵、豪奢享受不请自来,要什么就有什么,喜欢谁就是谁。正因为这个位子太好,皇帝总担心别人觊觎它,害怕一不留神就被人夺了去。你低调一点,他可能觉得你没有野心;一旦高调,他立即会产生位子可能被取代的警惕心。
高调并不是天生的缺点,它有时更能体现人的真性情。然而,高调能否成为我们的人生选项,不仅取决于某个人内心的愿望,更与一个社会的政治环境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