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称帝,开历史倒车,杨度、严复等一批名流大家吹捧鼓噪,妓女小凤仙却与反对帝制的蔡锷惺惺相惜,旗帜鲜明地拥护共和反对复辟。蔡锷曾赠小凤仙联曰:“不幸美人终薄命;古来侠女出风尘。”后来,小凤仙掩护蔡锷成功出逃,组织护国军讨袁,救国于水火。蔡锷病逝后,小凤仙虽艳名大噪,但为了维护蔡锷的名声,从此拒不接客,隐姓埋名,宁愿过着清贫日子。
而在张艺谋的《金陵十三钗》中,炮火连天,血肉横飞,本已躲进教堂的十三个青楼女子们,身穿唱诗礼服,暗揣刀剪,代替女学生奔赴日军的魔窟,慷慨赴死。“十三钗”虽有经营肉体的历史,却坚定地扞卫了民族国家的精神贞操。这也是有一定原型和事实依据的,并非信口雌黄,胡编乱造,有《拉贝日记》等信史为据。
可见,气节操守、道德水平与职业没有必然关系。救国不分先后,爱国不论职业。位尊权大的政要显贵或许是卖国求荣的汉奸,像汪精卫、陈公博,娼门接客的风尘女子反倒是殉国就义的斗士;满腹经纶的学者里可能有为虎作伥的败类,青楼卖身的妓女里也可能有不肯出卖灵魂的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