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萧太后之所以是萧太后,除却善于利用女性的优势外,还有“巾帼不让须眉”的男儿气魄。对于尚武善勇的游牧民族政权而言,这一点尤为重要。季节性的游牧生活,加上单一的经济基础,如果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作基础去入侵抢掳,他们就无法生存下去。史书上说“辽以鞍马为家,后妃往往长于射御,军旅田猎,未尝不从”。因此,女子统军作战也是游牧民族的一种传统,而睿智果敢的萧太后更甚。《辽史》记载她“亲御戎车,指麾三军,赏罚信明,将士用命”。可见她有着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和非凡的勇气魄力。
萧太后最伟大之处便是不穷兵,不黩武。史书上载:“每入寇(宋朝),亲被甲督战,及通好,宜出其谋。”也就是说,或入侵或通好,她要根据实际情况判定,要从国家利益的大局出发,这就充分展现了她作为一个政治家所具备的战略眼光和灵活手腕。最能体现这一点的,便是历史上有名的“澶渊之盟”。
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萧太后发兵南下,避实击虚,绕过宋军固守的城邑,长驱直进。十一月,破德清军、通利军,抵达黄河之滨的重镇澶州(今河南濮阳),直接威胁宋朝的都城开封。北宋王朝一时间朝野震动。当时北宋的经济、文化、军事等各方面实力都远比辽国强,可在军事上却如此被动,对此不能怪宋朝将帅无能,要怪只能怪宋太祖。开国时,由于太过忌惮唐时藩镇割据的祸乱,太祖立下“重文抑武”的国策,以至于矫枉过正,使得王朝一直有“肾虚”的毛病,直不起腰来,并积弱成灾,导致亡国的悲剧。那时,北宋王朝周遭多是虎视眈眈的狼性强邻,热爱和平也只能是一厢情愿罢了。
就在萧太后舞着狼牙棒兵临城下时,宋朝的朝廷上已经乱成一锅粥。胆小的文臣主张南下迁都到升州(今江苏南京)或益州(今四川成都)。丞相寇准骨头硬,硬是顶住,并说服宋真宗御驾亲征。皇帝亲临战场第一线,使得宋军士气大振,与萧太后的铁骑又大战了几个回合,各有胜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辽军虽攻占宋朝一些地方,但伤亡惨重,驸马都尉萧挞凛都被宋军射死,战况急转直下,处境对萧太后极为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