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历史>野史逸闻>

“我”字的来历 古代指的是一种兵器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4-06-26 16:20:41

  而且从多部典籍中可以看到“我”是在当时征伐过程中使用率较高的一种兵器,主要的使用击法有“钩、挂、扎、挑”四种,它既可以横击钩杀,还可以扫、劈,而且分长、中、短三种。

 

  

我字的来历

  商周时期盛行甲骨文,早期的甲骨文中,“我”字就颇似一种有许多利齿的武器,它实际上是“戎”的变形,翻译成今天的语言便是“无人可敌的威猛战器。”后来“我”字又逐渐变化成“禾”与“戈”的合字,意为“以手持戈”,也即手持战戈的勇士。

  那么,“我”是如何由兵器而变脸为第一人称的呢?

  古代的王室一年当中有两件最重要的事要做:祭祀与戎战。所谓“国之大事,在祀在戎”是也。所以,古代的王室贵族都习惯将自己的部落、宗族统称为“手持战戈的人”,即“我这方的战士”,于是,作为第一人称的“我”便出现了。

  《说文》中说:“我,施身自谓也。”《诗经》中也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记载。从那时起,“我”作为第一人称代称便沿用至今。

作者: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