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还真有自我欣赏、自我欢呼的癖好。肖斯塔科维奇说斯大林“喜欢看《难忘的1919》,在这部电影里,他手持军刀站在装甲列车的脚踏板上疾驶而过。当然这个幻想的画面与现实毫无关系。
然而斯大林一面看一面感叹:‘当年的斯大林多么年轻漂亮啊,斯大林当年多么漂亮。’他对自己用第三人称,而且对自己的扮相发表评论,积极的评论”。
《攻克柏林》的导演齐阿乌列里是这样在银幕上塑造斯大林的高大形象的:“在《攻克柏林》这部电影里特意使斯大林出现在一个极高的大厅里,沉思默想着军事战略---在他身旁除了中央委员会负责一个‘特殊’部门工作的波斯克列贝舍夫将军外,厅里别无一人,两旁是一排空椅子,格外衬托出斯大林的孤独而伟大。”为斯大林创造了“伟大”的媒介形象先走运后倒霉的,还有一个米哈伊尔·格洛瓦尼。
1936年,在大型革命历史影片《伟大的曙光》中,他扮演斯大林这个角色。样片送到克里姆林宫审查,放映过后,经过一段令人窒息的沉寂,斯大林说话了,他没说影片,也没说演员,而是几乎自言自语地说:“真没想到,我这个人还是那么富有魅力。好,很好。”---从那一刻起,格洛瓦尼成了苏联影坛一颗灿烂逼人的当红影星。
1946年,格洛瓦尼在历史巨片《宣誓》中扮演斯大林,受到斯大林的召见,这部影片伪造历史,虚构了列宁逝世,斯大林接受临终嘱托,成为列宁正宗嫡传的情节,格外合斯大林的意。当格洛瓦尼赶到斯大林的别墅时,他那身《宣誓》里的戏装---制服上衣,高腰皮靴、翻毛皮领大衣,把迎在那里的大小官员们都吓呆了。
但斯大林却非常赏识他的装束,他握着格洛瓦尼的手说:“现在,你算把我研究到家了。”在宴会上,斯大林看着格洛瓦尼的脸提议:“为人民领袖斯大林,干杯!”斯大林和戴高乐一样,常常用第三人称谈论自己,喜欢把斯大林当做另外一个人,一个存在于自己信念中的形象,向他来表达自己的爱戴与敬慕。
因为扮演斯大林,格洛瓦尼四次获苏联文艺界最高奖---斯大林奖金,一次获得苏联政府最高荣誉奖章---劳动红星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