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历史>野史逸闻>

上海“打虎”:蒋经国对百姓的一场祸害

来源:腾讯 时间:2013-10-16 20:59:13

  历史的真实发生逻辑当然不可能如此“小清新”。事实上,金圆券改革之不可能成功,已注定蒋经国的上海“打虎”最终只能失败——无论他打了多少只“大老虎”,只要控制不住物价,民众对金圆券无法树立信心,其“打虎”之路即永无尽头。换言之,不是宋美龄袒护孔令侃,导致蒋经国“打虎”失败;而是因为蒋经国之“打虎”必然失败,故而必然会衍生出宋美龄袒护孔令侃一类的事故,因为媒体、大众需要一个类似的解释。其实,蒋经国本人,并不认为孔令侃的杨子公司违了法,是“大老虎”。蒋经国在其日记中如此写道:“前天发现的杨子公司仓库里面所囤的货物,都非日用品,而外面则扩大其事,使得此事不易处理,真是头痛”;“××公司的案子,弄得满城风雨。在法律上讲,××公司是站得住的。倘使此案发现在宣布物资总登记以前,那我一定要将其移送特种刑庭。总之,我必秉公处理,问心无愧。但是,四处所造成的空气,确实可怕。”时任上海市市长吴国桢,也支持蒋经国的说法:“事实上在实施金圆券以后,孔的公司未进口任何东西,一切都是在这以前干的,有些货在金圆券时期才到达,但该公司有来头,别人得不到外汇,他们能得到。……在我看来这很糟糕,但你无法就此将一个人送上法庭。”可见,对于杨子公司一案,虽然媒体沸沸扬扬,但熟悉内情的蒋经国和吴国桢,与舆论的看法并不一致。至于说宋美龄以及蒋介石干预此案,特别是很多文章引用的对话,多属于夫妻、父子亲密交谈,何以旁人能了解如此详细,想来臆想杜撰的成分必然不少。

  尽管宋美龄袒护孔令侃一事有诸多可商榷之处,但其对蒋经国“打虎”所造成的阻力确乎不小。据蒋自己在日记中说:“××公司的案子,未能彻底处理,因为限于法令,不能严办,引起外界的误会。同时自从此事发生之后,所有的工作,都不能如意的推动了,抵抗的力量亦甚大。”但若将“打虎”失败完全归咎于此,显然就本末倒置了。诚如吴国祯所言:“即使把孔令侃杀了,上海的经济管制也成功不了。”蒋经国自己曾总结“打虎”失败,乃是因为:“烟税的增加,金圆券发行数目之大,造成了十月初的所谓抢购运动。由此而发生市场波动,一天不如一天的坏下去了,自己感觉到用下去的力量,已不十分有效了。在经济方面讲,是因为金圆券发行的数字太大,到处都是钞票,而这许多钞票,都是无路可走,所以造成了市场的混乱。”此乃诚恳之论。

  但另一方面,蒋经国或许并未意识到:宋美龄袒护孔令侃一事闹到沸沸扬扬举国皆知的程度,实则有意无意地将他从一场注定失败的改革灾难中解脱出来,并使得他得以以一种“悲情英雄”的形象,体面、安全地着陆——蒋介石曾在日记中写道:“此举实为国家存亡成败所关,明知此于其个人(蒋经国)将为怨府与牺牲之事,但除经儿外,无人能任其事,故不能不令其负责耳。”蒋经国最终没有成为“怨府”之所集,而以“悲情英雄”全身而退,无疑已超出了蒋介石最初的期望。…[详细]

 

  

  讽刺蒋经国“打虎”失败的漫画《也是“武松”?》,1948年,作者:米谷

  参考资料:《蒋经国自述》;裴斐、韦慕庭访问整理,《吴国祯口述回忆:从上海市长到“台湾省主席”》;郭太风,《王云五:金圆券风潮中的一个关键人物》;董伟康、贺若渊等著,《蒋经国在大陆》;汪世溁,《蒋经国和上海经督处——金圆券的一阵恶旋风》;刘统,《中国的1948年:两种命运的决战》;等。

作者:  责任编辑:张 弘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推荐新闻图片
热点关注
热点图片新闻
评论热文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