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历史>野史逸闻>

上海“打虎”:蒋经国对百姓的一场祸害

来源:腾讯 时间:2013-10-16 20:59:13

  政府放水背信,金圆券改革全线崩溃,蒋经国所谓“打虎”已丧失意义

  尽管蒋经国在上海雷厉风行,但金圆券改革本身并无成功之可能。1948年10月,迫于现实,国民政府不得不自食其言,放弃金圆券改革中的限价规定,宣布涨价——政府决定对卷烟、洋牌酒、国产酒类、烟叶等7种货品增加税额71倍,并准许将此加入售价之中,这些商品的价格随之上涨。这一“合法涨价”,实际上已经宣告金圆券改革的失败。上海市民担心此7种商品之外,其他商品也会随之涨价,因而掀起抢购狂潮,最初是抢购白米和燃料,后来波及货品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至11月1日南京政府正式宣布取消限价,国统区经济迅速陷入混乱。

  金圆券改革之不可行,政府之出尔反尔,尚不止此。11月初,政府又重新允许市民持有黄金、白银和外币,同时,却明确将汇兑比例从收兑时的金圆券4元比1美元改为20元比1美元。如此一来一去,仅仅三个月,老百姓的财富就缩水到了原来的五分之一。这种赤裸裸的明抢豪夺,使民众再无可能相信什么金圆券改革。随之而来的,便是物价飞涨。

  最严重的是,政府还毫无节制地滥发金圆券,给了民众对金圆券的信心最后的致命一击。《大公报》10月7日的社评说:“据币制改革当时王财长云五的谈话,所有法币的数量,只须两亿金圆券便可全部收回,现在法币尚有流通、而金圆券已发行近十亿元。偌大货币数量的增加,当然给物价增加了重压。金圆券怎么在短期内发行如此之多?尽人皆知这是人民储藏的金银外币兑换出来的。币改以来,人民怀刑畏威,踊跃兑换金钞,换得金圆券,便用尽心思把它花掉。由此一点,就可见到我国这次币改方案的欠妥。”

  可以说,政府当日在金圆券改革问题上的这种近乎疯狂的背信弃义,几乎伤害了所有阶层的民众,诚如吴国桢所言:“关于金圆券,所有的问题归结起来只有一点,就是它激怒了中国民众的各个方面、各个阶层,以致他们群起而攻击国民党政府。毫无疑问,知识分子知道金圆券起不了什么作用,他们认为这纯粹是愚蠢无知。而像李铭这样的银行家和商人也对政府怀着怨恨和仇视。中产阶级几乎完全破产,因为他们被迫交出唯一的一点储蓄。店铺老板以金圆券平价出售了他们的货物,结果弄得倾家荡产,至于穷人就更不必提了,你知道中国的穷人总有些装饰品,诸如金戒指之类,但他们也不得不交出这些东西,最后得到的却是一钱不值的纸币。由此,你可以看到金圆券的致命一击了。”金圆券改革既已沦为祸民闹剧,因金圆券改革而衍生的蒋经国的“上海打虎”,自然也丧失了意义——其执行愈坚决,其祸民亦更不遗余力。…[详细]

  民心既已丧尽,蒋经国的补救措施,也就丝毫不起作用了

  民众对金圆券改革本就缺乏信任,由于担心货币贬值,上海市民总觉得“存钱不如买物”,物资短缺因此加剧。据时任上海区经济检查委员会秘书的汪世溁回忆:“限价以后,市场供应益趋紧张,争相抢购日用货品,到了九月间不少商品,顿呈有价无市的局面。”

  政府自食其言,宣布7种产品涨价之后,抢购风达到了高潮。为挽救局势,蒋经国一度向市场投放过不少物资,但民心既已丧尽,其补救为时已晚。汪世溁说:“蒋(经国)为了稳定人心,决定抛告生活必需的商品,首先把查封的当令热销商品——毛线,集中在金陵东磅兴盛街各毛线店’内按限价定量供应。挤购的人流,从早到晚,途为之塞”;《申报》10月2日也报道说,“政府每天向市场投放的20万磅绒线,开门不到半小时就被抢购一空。时装店里也是熙熙攘攘,小姐们在抢购时装和衣料。价格昂贵的裘皮大衣,也销售一空。最后连橱窗里的模特都被‘剥光了身子’。一些平时消费不多的药品如鱼肝油、盘尼西林、维生素都成了抢购对象。”10月4日又报道:“自当局实行限价政策后,正式市场交易已趋冷落;而各零售商店,莫不顾客盈门。究其原因,不外银根泛滥,由于数年来重物轻币之观念牢不可破,乃群以八一九限价为空前未有之贱价,争相购存。其中若干物品如药品、绒线、肉类、布匹,或以存货短缺,或以时令之需要,乃更成为黄牛党及单帮集团争购之目标。昨为星期,街头益见热闹。熙攘往来之人,手里莫不大包小包,满载而归。一般绸缎棉布庄,全部紧拉铁门,贴出‘今日售完’之字。烟店则因加税关系。停业已有两日。生意最盛者则推百货及鞋帽两业,店员大汗淋漓,均有应接不暇之势。最可笑者莫如专售一般点心之馆子,一过上午九时,竟连面点亦无法供应。”除抢购之外,因急于把手里的金圆券花出去,上海还掀起了“享乐风”。据《申报》10月8日报道:“上海近期出现了一窝蜂的‘享乐狂’。有钱人家纷纷出游,上海附近各风景区人满为患。饭馆里如果一天不客满,反而成了怪事。舞厅里人头涌动,舞女应接不暇,就是姿色一般,平日没什么生意的,这几天收入也成倍增加,而且都是现钞交易。”…[详细]

  所谓宋美龄袒护“大老虎”孔令侃,实则令蒋经国从一场注定失败的改革中安全着陆

  今人提及蒋经国上海“打虎”失败,往往会浓墨重彩地提及宋美龄袒护孔令侃。譬如,有文章即如此写道:“扬子公司的董事长是孔祥熙的长子孔令侃。蒋介石的夫人宋美龄没有生育,对这个大外甥视如己出,最是宠爱。在过去的几年里,扬子公司一直是倒卖外汇、走私商品的最大官倒企业,自金圆券改革以来,它又是上海最嚣张的囤积大户。10月7日,蒋经国终于对扬子公司动手了,他下令搜查扬子公司上海总部并查封该公司的所有仓库。第二天,国内各大报争相报道‘扬子公司囤积案’,‘清算豪门’之声陡起。公司被查,孔令侃向宋美龄哭诉。宋美龄专程到沪,把两人约到永嘉路孔宅面谈和解,蒋经国不从,姨表兄弟大吵一场,不欢而散。宋美龄只好去搬最后一张王牌。蒋介石当时正在北平前线主持军事会议,被夫人紧急电召,连夜乘飞机赶回处理家事。他将蒋经国痛骂一通,父子交谈不到半个小时,小蒋就垂头丧气地走出办公室。第二天,上海警察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扬子公司所查封的物资均已向社会局登记’。……就这样,轰动天下的“扬子案”以如此荒唐的方式落幕,这也意味着蒋经国上海“打虎”行动的戛然终结。”

作者:  责任编辑:张 弘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推荐新闻图片
热点关注
热点图片新闻
评论热文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