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经国1948年去上海的目的,是为了推行金圆券改革
金圆券改革的本意,是为抑制通胀,但设计上却有抢夺民间财富的嫌疑
鉴于国统区经济衰退越来越严重,为抑制通胀、控制物价,1948年8月,国民政府决定进行货币改革,以金圆券代替已失去信用的“法币”。但金圆券改革的设计方案,从一开始即透露者搜刮民间财富的嫌疑。据该方案:第一步,要让老百姓交出真金白银。规定仅金圆券可作为货币流通,金、银、外币等硬通货都要“收归国有,由政府规定价格,以金圆券限期收购,逾期发现,一律没收”。第二步,冻结职工薪水。如“私人企业职工薪水……非经政府核准不得加薪”;“公私员工不得再按生活指数调整薪水”。第三步,严格限制物价,使物价短期内不再增长,“都市日用品价格未经许可,不得超过金圆券发行前一日(即8月19日)之价格”,以赢得民众对新货币的信任。第四步,为保证对物价的限制,须查验、控制货物,防止商人囤积居奇。“金圆券发行前若干日,同时将沪津穗汉四市之公私仓栈封锁检查,登记存货,禁止货单买卖,并限制提货数量。”这四步改革方案,步步为营,不能说当政者没有用心;但逼交白银、冻结薪水、登记存货等措施,无不存在着搜刮百姓财富的操作空间。
该改革方案出台过程中的一个细节,颇能证实其“搜刮百姓财富的操作空间”有多大。为使大户豪门无法隐匿黄金、外币,方案设计者王云五本来决定“金圆券发行前若干日,将沪津穗汉四市之商业银行行库及各银行出租保管箱一律暂行封锁”,如此,不管是普通百姓,还是豪门大户,只要是存入银行的金银外币,都将被“收归国有”。但在政府讨论的过程中,最终却删去了这一条。这条被废止,致使金圆券改革实施后怨言四起,诚如王云五所言:“(民间)说此次售给政府的黄金外币,大多出自老百姓和小商人,而真正的大户豪门仍然漏网,甚至后来竟利用为扰乱市场之工具者。”其实不光这一条,原设计草案中,可能影响豪门大户利益之处,大都被软化或删除。…[详细]
如此,国民政府最终公布的金圆券改革方案规定:(1)、自8月19日起发行新币金圆券,以300万法币兑换1元金圆券,限期在10月20日前兑换完毕。(2)、公布金银及外国币券国有政策,人民持有之金银外币必须于1948年9月30日以前向当地中央银行兑换金圆券,黄金1两兑换‘金圆券’200元,白银1两兑金圆券3元,银币1元兑金圆券2元,美金1元换金圆券4元。以后禁止任何人持有。凡持有金、银、美钞而不拿去银行兑换‘金圆券’者,枪毙。(3)、限令人民在国外存放款项必需向政府登记,违者予以严惩。(4)、限定全国物品及劳务价格不得超过1948年8月19日标准,废除公教人员与职工按生活指数调查薪资的办法,禁止罢工、怠工和企业关闭。店铺、厂家存货超过两个月者,轻者严惩,重者枪毙。…[详细]
为了树立民众对金圆券的信任,政府派蒋经国前往上海“管制经济”
为获取民众信任,使其愿意将手中的真金白银等硬通货自愿地兑换成金圆券,政府需要保证金圆券的购买力。故而,国民政府行政院当时曾分别派出各路大员,分赴重要城市管制经济。天津是张厉生,王抚洲协同;广州是宋子文,霍宝树协同;最重要的经济重镇上海,则由“太子”蒋经国坐镇。
蒋经国初到上海,即以抑制物价为首要任务,且一开始即认准“资本家和大商人”是罪魁祸首。据其日记8月22日记载:“自新经济方案公布之后,一般人民对于币制的改革以及经济的管制,多抱怀疑的态度。两天来日用品的价格涨得很厉害。捣乱金融市场的并不是小商人,而是大资本家和大商人。所以要严惩,就应从“坏头”开始。”所谓上海“打虎”,就此拉开帷幕。…[详细]
1948年3月,美国记者Jack Birns拍摄的上海某公司“发薪日”自银行提款情形,可见当时通胀之高。
铁腕之下,上海金圆券改革成效最好,祸民也最甚
推行金圆券,蒋经国非常上心,其铁腕手段也使得其在短时间内成效显著;但不应忽略的是:这种所谓成效,是以祸害百姓为代价的。
一方面,上海收兑成效全国最好,占全国兑换总数的64%
蒋经国初到上海,便开始采以铁腕手段大力推行币制改革,特别是从上到下,动员上海各阶层积极将黄金、白银和外币兑换成金圆券。若真有人敢敷衍或者藏匿,即严惩不贷。迫于威严,市民大多“主动”排队将手中的黄金、美钞换成金圆券,据《大公报》1948年8月25日报道:“今日外滩中央银行目前,清晨六时即有人守候排队,兑换黄金银币和美钞港币的,分别排列,内以黄金和银元兑换的人最多。有许多人早晨六七时排队,到下午一二时还没有兑到。……问他们兑换的原因,说是:‘要出钱呀,放在那里犯法,又不会涨,就早些卖掉吧!’”但民间的黄金和外汇毕竟有限,大多数掌握在大企业家和商业银行手中,欲从这些人手中拿走真金白银,就没那么容易了。譬如,蒋经国曾在自己的办公室里日夜轮番接见企业家,一一奉劝他们把硬通货拿出来;苦口婆心之下也稍有成效,如宁波帮大佬刘鸿生就曾被“劝”出800根金条和250万美元。
但豪门大户真能如上交金银外汇者终究是少数,故而蒋经国最终拿到手的金银,基本上来自上海普通民众。诚如当日中经新闻社的新闻所说:“工商界某权威者对收兑黄金美钞事,向记者发表观感称:自‘八一九’新经济玫策实行迄今,每日均有大量黄金美钞,由市民手中流入国行,该项兑换成绩极佳,足证国民对政府发行新市制金圆券之信任拥护。但未闻豪门与官僚大资本家出兑其所藏之黄金美钞,显系该项人等有特殊地位,不必出兑,否则即系此种人物不信任金圆券之流通,故意欺骗老百姓。对于此点务盼主管当局以大刀阔斧,严令孔宋辈倾兑其所有之金条与美钞,以为民众之楷模。倘仍不问不闻,恐将引起国民大众怀疑,对新经济政策之推行有重大影响云云。”可见,无论口号喊的多响,要动“真老虎”总是不那么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