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历史>野史逸闻>

张学良为何不放一枪一弹弃守锦州?

来源:腾讯 时间:2013-10-16 20:53:55

  张学良放弃锦州,在保存自身实力方面,还有更深层面的考虑。当时关内局势,韩复榘、阎锡山环窥东西,平津等地反张运动方兴未艾。有论者谓:设若张氏九一八之前未将东北军势力拓展至华北,则张氏多半势必率东北军奋起抵抗。但张氏既有华北为其根据地,则在对日抵抗问题上,不免多有犹疑。

  当时日方的分析,也认为张学良放弃锦州的最大的原因,是要保存自己实力:“从军事上说,他可能可以这样认为,他无论如何也敌不过关东军的武力,因而企图保存实力。但是恐怕更大的原因则是,张学良当时在华北的处境要比想象的更不顺。锦州之战是与张学良关系很深的蒋介石正在下野期间发生的,所以张学良既没有得到南京政府的支持,也没很好地控制华北将领,如果稍一马虎,乘其兵力用在锦州之时,势必要爆发一场大规模的反张运动。彻底抗战对张学良来说是‘非不为也,是不能也。’ 这也许是实际情况。 ”。

  时人论调,亦与日人所见略同——1932年汪精卫与张学良再度因“抵抗”问题大起冲突,张学良亦再度以中央政府军费器械援助不力相指责,学者丁文江即在《独立评论》上刊文《假如我是张学良》,文章说道:“若是我是张学良,我一定请中央一面派人点验我的军队的枪支人数军实,一面把所有华北的税收机关由中央派人接收。作战时候的军费,子弹,以及其他的需用,一切由中央照全国军队最优的待遇供给——照十九路军在上海作战的时候一样。张学良要真正有抵抗的决心,这种办法事实上一点不会吃亏,因为抵抗的事实一发生,平津与河北地盘万无可以保存的道理。将来退到热河、察哈尔,军费一定要中央供给的。落得从现在起,先为其他军队做一个模范。”…[详细]

 

  

  左:锦州大虎山顶东北军在战壕内瞭望警戒;右:丁文江1932年刊于《独立评论》的批评文章《假如我是张学良》。

  参考资料: 黄自进:《蒋介石与“九一八”事变:不抵抗责任的探讨》,台北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2001;冯筱才:《“不抵抗主义”再探之“不抵抗主义”的发展》,《抗日战争研究》,1996年第02期;《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1编·外交1》,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1994;《“九一八”事变后顾维钧等致张学良密电选》,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俞辛焞:《唇枪舌剑——九·一八事变时期的中日外交》,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等。结语锦州撤退,张学良有置军阀利益于民族利益之上的嫌疑,难辞其咎。但国难当头,国民政府内讧不断,无法一致对外亦是关键。

作者:  责任编辑:张 弘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狼牙山五壮士”尚有六大未解谜团

推荐新闻图片
热点关注
热点图片新闻
评论热文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