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谁拯救了诺曼底百万盟军
二战期间,德国纳粹本可以在应对诺曼底登陆作战时对盟军使用化学武器,就此展开一场惨烈的毒气战,但最终还是放弃了这种做法。他们的放弃让成千上万的盟军士兵捡回了性命。应该感谢一位纳粹科学家——奥托·阿曼洛斯,也许正是他忽悠希特勒放弃了毒气战。
希特勒曾被毒气所伤
自1945年以来,一个难于解释的疑问始终困扰着历史学家,那就是希特勒为什么没有使用化学武器对付盟军?在使用毒气毒杀犹太男女老幼时,他没有表现出半点犹豫,为何偏偏没有对盟军采取同样手段?直到现在,很多人仍相信希特勒之所以不愿动用化学武器对付盟军源于其在一战期间遭毒气所伤的痛苦经历。
1918年10月13日晚上和14日凌晨,在叶普斯附近地区,当时还是一名年轻下士的希特勒遭遇英军释放的芥子气(一种毒气),致使他暂时失明,他的战争也就此结束。
对于希特勒不使用化学武器的这种“仁慈”,纽约州布法罗卡尼修斯学院着名化学与生物化学教授弗兰克·迪南给出了一种令人吃惊的全新解释。根据他的解释,希特勒身边的一位科学家有意夸大盟军使用自己研制的化学武器进行还击的能力,促使希特勒重新考虑他的作战计划。
奥托·阿曼洛斯,生于1901年,德国化学家,最初在德国化工公司巴斯夫(BASF)工作,1938年入主法本公司董事会,负责为化学武器部门出谋划策。阿曼洛斯工作勤勉刻苦并且才能出众,受到纳粹的极高赞誉。他有权在Buna-WerkIV(隶属于奥斯威辛集中营)使用集中营犯人研制化学武器。
二战的化学武器
勤奋工作最终为阿曼洛斯赢得很大声望和荣誉,曾获得战功十字勋章以及骑士一级和二级战功十字勋章。他成为所谓的“军事经济领导”,被认为是德国战事不可或缺的一个人物。很快,他便成为第三帝国精英阵营中的一员。
让阿曼洛斯投入最多时间和精力研究的化学制品之一便是塔崩。1936年12月23日,第一批塔崩被制造出来,当时法本公司的吉拉德·施拉德博士准备将这种制剂充当杀虫剂。施拉德发现塔崩能够有效杀死叶虱。但在随后一个月,这种化学制品被最终证明对人类同样具有毒性。
事实上,施拉德本人以及他的一名
登陆盟军不知“大祸将临”
实验室助手成为塔崩的第一批受害者。在对这种化学制品进行研究时,他们暴露在塔崩烟环境下,很快就出现呼吸急促。呼吸新鲜空气之后,他们又恢复正常,可以说非常幸运。
由于可以通过肺部、皮肤甚至眼睛进人体内,塔崩的危险性尤为明显,即使只有1毫升透过皮肤进入人体也具有致命性。毫不令人感到吃惊的是,纳粹很快便将塔崩视为一件具有发展前景的新武器。由于担心盟军同样会制造塔崩,他们甚至将其列为一项机密。
在进行了大量测试和研究之后,纳粹决定开设一家工厂,专门用于大规模制造这种神经性毒剂。由于这项工作的复杂性和危险性,进展较为缓慢。尽管3000多名工人小心防范,但还是发生了300多起事故——意外溢出的塔崩曾导致10名工人死亡。截至1943年,德国已经生产了12500吨塔崩,其中大多数被装入炮弹和炸弹等武器。纳粹当时认为塔崩就是二战中最具致命性的武器,他们对此毫无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