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历史>历史解密>

抗战武汉大撤退:后世称之东方的敦刻尔克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5-10-25 11:48:44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尽管中国军民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但看到的仍是连连丢城失地。随着上海沦陷,首都南京失守,中华民族陷入空前危急,就在这生死攸关的紧急关头,被称为“东方的敦刻尔克大撤退”发生了。而在这场光照千秋的大撤退中,处于主导地位的便是川人的民生公司与川地军民百姓。

      著名的民生轮船公司是四川合川人卢作孚于1925年创立,战前主要经营重庆至上海的长江航运。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前,民生公司已拥有轮船46艘,总吨位18718吨,成为我国内河航运最大的民营企业,长江航运的主力。

惊心动魄的武汉大撤退

      抗战爆发后,卢作孚临危受命,被国民政府任命为军事委员会第二部副部长兼农产、工矿、贸易调整委员会运输联合办事处主任。自此,卢氏放弃了预定的欧洲之行(战前曾设想到欧洲旅行考察船运业务),全力投身于反侵略战争的航运组织之中,并向他的员工明确提出了“民生公司应该首先动员起来参加战争”的倡议。随着华北陷落,淞沪战争爆发,南京告急,武汉面临威胁,民生公司奉命集中了所有的轮船,在两个星期内将四个师、两个独立旅的川军将士,由重庆、万县等地以最快的速度输送到了武汉前线。

      上海、南京沦陷后,武汉成为中国的政治、军事中心,卢作浮出任国民政府交通部次长,同时兼任军事委员会下属的水陆运输委员会主任--包括民生公司、招商局等在内的所有大小轮船公司的船只均归这个委员会指挥。主要的任务就是抢运战略物资入川。此时,从上海、南京和华北、华中撤退到武汉的工厂设备、战略物资,大批的军队和给养,以及故宫南迁的国宝等等,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运到西南后方。卢作孚集中川江中下游的所有轮船,在武汉保卫战的炮火硝烟中,日夜工作,紧急抢运。

惊心动魄的武汉大撤退

      1938年10月21日,广州落入敌手。25日,武汉沦陷,日军沿长江一线开始向西南大举进攻。至此,中国国土精华尽失,彻底陷入内无粮草,外无救兵的绝境。整个国民政府抗敌武装力量,已无一个完整的师可以继续作战。若论外援,除苏联赏赐的一点有限军援外,英美和其它所谓民主国家皆袖手旁观,几无片甲之赠。有些巧合的是,就在武汉沦陷的那天晚上,驻美大使胡适与奉命前往美国借贷的金融家陈光甫,正在美国财政部长小亨利·摩根索(Henry Morgenthau, Jr.)家中拜佛求神,竭求美国方面尽快为借款求援打开绿灯,以为身衰力竭,即将崩溃的中国政府“打一剂救命针”。而这个时候美国的战略物资如钢铁等仍源源注入日本敌国。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推荐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