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教育改革得到了社会上的广泛支持,国民们开始自发地掀起草根运动,各地甚至出现了会写字的农民自己制订国家宪法的事情。这就证明当时农民的意识,已经高到了这个程度。
明治政府不是萨摩藩和长州藩建立的政权,而是日本国民在一种危机意识,共同努力的结果。开设国会、地方议会,也是来自民间的要求,而不是伊藤博文等权力者自己的判断。伊藤博文像
当议会制度成立,政党竞争政治实现后,执政党与在野党进行了激烈的论战,论战内容在报纸上公开,让全体国民都对此产生关注。报道中还允许出现批评政府、批评对外战争的言论。
康有为像
但中国的戊戌变法呢,是抱有危机意识的康有为等一部分知识分子,想借光绪帝的名义,通过光绪帝的权力来实行变法,而不是集合国民的力量。他们的变法缺乏底层民众的支持,所以最终被朝廷内部权力斗争所利用,以失败告终。还有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实行能力的不同。其实,康有为在进行变法的时候,也跟日本一样,想推行全民义务教育,让每家每户的孩子都有书读。但他推行得不够彻底,所以直到1915年,陈独秀还要为提高国民识字率而进行新文化运动、白话运动。在戊戌变法失败后,孙中山在中国领导了辛亥革命。但说到底,辛亥革命也是留学生等一部分知识分子的革命运动,不是自下而上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