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历史>历史解密>

揭秘:花园口决堤对于抗日究竟有多少效果(4)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5-09-29 18:03:21

      三、蒋介石笃信黄泛“阻敌西侵”,命国军保证黄水泛滥

      尽管从当时的客观效果上看,所谓黄泛区阻敌西进的说法并不靠谱,但当时军事决策的国军高级将领不可能完全掌握日军情报,也不可能完全了解日军作战意图和作战能力,因此他们根据日军动向和情报,几乎都笃信日军不能西进皆因黄泛区所阻,因此,保证黄泛区洪水泛滥并以此消耗日军成了国军的法宝。

      1、蒋介石多次命令国军保证黄河决堤口不断流,此后国军还多次决口消耗日军

      花园口决堤后,中国军政当局根据军情变化的态势,不断修理、疏导花园口决口与豫东地区的各种河沟水道,想充分发挥黄水的地障作用,威慑和牵制日军。中国第1战区与黄河水利委员会制定了以黄治敌策略是:“(一)不使溃口断流,亦不使溃口集流。(二)东坝头以下之缺口听其自然,俾泛水分散成滩,使敌军重兵器不易运输,阻敌西进。(三)加强花园口溃口西坝头,设法相机挑溜分入故道,破坏敌方之新汴铁路联络运输之企图。”直到1940年2月7日,蒋介石还致电黄河水利委员会令其维持花园口决口和黄泛区现状:“(一)查黄泛所以阻敌西侵、屏蔽宛洛,而大河北岸数十万国军之后防补给及陪都外围翼侧之安全,胥赖此保障,故依军事第一,胜利第一之原则,不能以民生关系分疏黄泛归槽,减少阻敌力量;(二)且黄水泛滥就现有形势已将三载,沿泛居民或已迁徙,或已习于沿泛围筑堤垛保护田亩,无复当年痛苦,如使黄水再改流,反使人民重遭流离之苦……基于上述对豫、皖黄泛应维持现有形势。”

花园口决堤

      由于坚信花园口决堤对阻止日军进攻的作用很大,在后来的抗战中,只要有机会利用决堤威胁日军,中国军队是绝对不会含糊的。比如1940年5月,第一战区“泛东游击队”阮勋在西华郭屯决开新黄河大堤。1943年8月,同福喜部在太康、通许等地两次决堤十八处,逼使水流东去,压迫日伪的占领区域。1943年10月2日,薛广汉决新黄河东岸中牟至大康11处,宽7500米,仅杞县境内就淹没了100多个村子。在1944年日军开始打通大陆交通线战役的时候,中国军队在扶沟、西华、淮阳三县主动决堤十余次。1944年9月,大陆交通线战役期间,第一战区“泛东挺进军”耿明显、张公达部在太康决堤两处,以后又曾四次决堤,用来阻止泛区以东的日军过河策应平汉线上的日军主力。可见,战时为了消耗敌军,决堤成了家常便饭,但从效果上来看,很难说有多大作用。

      2、日伪军也常用黄河决口来给国军制造麻烦

      当然,不但国军会决堤,日、伪军也因为兵力不足,经常会利用黄河水力打击的中国军民。1939年7月间,日军为防止黄河水回归故道,保护通过故道的汴新铁路,决定扩大花园口口门。其趁进犯花园口之机,在1938年的决口处以东另挖一个口,当地人称之为“东口门”,东西两个口之间相距100多米。1939年之前花园口以下黄河故道尚有20%的水流,日军决口后,自1940年起,故道呈现断流状态。到1944年8月大水,两个口合而为一,最后花园口决口宽达1460米。1944年8月16日,日军同时在西华和商水两个县掘开黄河大堤,宽度分别达到五十和八十米,直到两个月后方才堵合。

      结语

      尽管花园口决堤给部分日军带来了一些麻烦,但从客观的军事效果看,其对整个抗日战局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影响。那些所谓的“功不可没”之说,显然与事实不符。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推荐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