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纳
特纳
爱与布什唱反调
老布什后担任中情局长的是退役海军上将斯坦斯菲尔德-特纳,他在1977年至1981年为卡特总统鞍前马后效力了4年。共和党人里根就任总统后,“忠臣不事二主”的特纳离开了中情局。对同为共和党人的现任总统布什,特纳也有着天生的“敌意”,没有一天不跟他对着干。
2004年6月3日,为承担在“9-11”和伊拉克战争中情报工作不利的责任,时任中情局长的乔治-特尼特含泪辞职。特纳迅速将矛头指向布什,公开批评说:“从白宫的‘游戏规则’来看,特尼特显然是总统的‘替罪羊’。”对布什当时提名新任局长戈斯,特纳干脆称其为“历史上最糟糕的提名”。半个月后,他又联合其他25位退休外交官、军官发表联合声明,猛烈抨击政府外交政策,令布什颇为难堪。特纳还在议会国际关系委员会上发言说,中情局之所以最近几年出现多次重大失误,就是因为布什施加了太多的政治压力。
凯西
凯西
为“伊朗门”丧命
历任中情局长中,命运起伏最大的要数在里根时期任职的威廉-凯西了。这位里根总统的密友,在位时权倾一时,堪比国务卿,没想到最终却为这份交情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凯西1981年1月出任中情局局长。他在位期间,中情局在海外从事了大量秘密活动,其势力和活动范围大大扩张。中情局前雇员施瓦茨在其撰写的《胜利:里根政府对苏联的秘密战略》一书中透露了凯西的显赫权势:他可以不经请示直接走进里根总统的办公室,要求外交、经济、军事部门同他合作,其国际事务权限甚至与国务卿相同。
但“伊朗门事件”让凯西从天堂一下子栽到了地狱。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美伊交恶,频频发生美国人在伊朗被绑架的事件。1985年,凯西通过情报得知,伊朗想以交换人质为条件购买美国的“陶”式反坦克导弹,以求在两伊战争中获取优势。但美国法律禁止向伊朗出售武器。于是,凯西向总统建议通过以色列完成这一交易。里根迅速采纳了这一建议并下令实施。然而,纸包不住火,事情最终被媒体捅了出来。凯西的日子不好过了。1986年12月15日,在预定去参院接受质询的前两天,凯西在办公室里接受常规体检,突然晕倒在地,在紧急送进医院后他被诊断出得了脑癌。1987年5月6日,正值国会就“伊朗门事件”举行公开听证会,74岁的凯西在长岛医院病逝,带走了永远的秘密。死去的凯西承担了“伊朗门事件”的许多主要责任,却将白宫和更多的人解脱了出来。凯西之死,令中情局元气大伤,也从此恶名远扬。
伍尔西
伍尔西
鼓吹战争寻找商机
并非所有的中情局长都时运不济,詹姆斯-伍尔西就利用自己曾在这一职位上的影响而大发横财。
伍尔西在任时就很有经济头脑,极力主张中情局要不遗余力帮助政府了解和掌握世界各国经济与技术的发展趋势,并在国际经济活动中搜集外国公司的商业秘密,为美国公司服务。1995年离职后,精明的伍尔西也没有远离政府的核心权力圈,继续受聘担任国家情报和安全部门高级顾问以及国防部政策委员会委员。“9-11”事件发生几个月后,伍尔西敏感地嗅到了反恐可能带来的商机,迅速筹建了自己的“帕拉丁资本集团”,投资于美国国土安全。同时,他推波助澜,利用顾问的身份不时向总统和民众散布“基地”组织和萨达姆政权可能发动更多恐怖袭击的消息。于是,公司的订单便源源不断。难怪美国评论界人士说,伍尔西堪称是将个人经济利益与美国国家利益紧密联系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