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历史>历史解密>

解谜焚书坑儒:秦始皇究竟因何人发动这浩劫(2)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5-09-28 17:43:15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他扫六合而一统天下的壮举,筑万里长城、退匈奴的丰功伟绩,令后世无数的君王无法望其项背。然而,最令后代皇帝所无法与之相比的,是秦始皇陵。与万里长城一样,秦始皇陵堪称世界历史上的一个奇迹:它从秦始皇继位之初便开始修建,直至秦二世二年(前208)被迫停工,前后历经38年之久。整座陵区总面积为56平方千米,包含有内城、外城、寝殿、珍兽坑、马厩坑、俑坑等,里面所有的设施和用具,几乎跟现实社会一模一样,难怪有人说,秦始皇陵就是整个秦朝帝国的翻版。

      据史料记载,秦始皇修建如此巨大的陵墓,可能与当时整个秦朝帝国下至平民百姓上至贵族君王对死亡的态度有关。在当时的秦国人看来,尽管人的肉身死了,但是灵魂是不灭的,所谓的死亡,只不过是从阳间迈入阴间生活而已。在这种思维模式下,秦国人认为,死人自然应当享受着活人的待遇,比如,为死者建好阴宅、并进行各种祭祀活动等。平民百姓尚且如此,更不用说作为一国之君的秦始皇了。因此,一定程度上可以说,秦始皇修建这无与伦比的陵墓是一种必然。

1.jpg

气势恢弘的兵马俑

      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先生在他的《史记》中是这样描述秦始皇陵的:“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异怪徙藏满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2.jpg

秦始皇陵的铜马车

      按照司马迁的描述,秦始皇陵的地宫上用“纹石”筑顶,堵塞了地下的泉流;下面涂有“丹漆”,起到防潮的作用;在机械动力驱动下川流不息的水银围绕之下,整座陵墓犹如大海中的一座孤岛;秦始皇陵地宫的地面在能工巧匠的精心绘制下,形成了山川河流的图案;而地宫的顶部,则由太阳、星星、云朵所形成的图案组成;秦始皇陵墓当中的珠玉珍宝,随处可见;整座陵墓之内散发出一种用人鱼膏做的蜡烛燃烧后发出来的气味,据说这种蜡烛生命力极强,可以燃烧5000多个小时。由此看来,说秦始皇陵墓是一个被搬入地下的人间繁华世界的缩影,一点也不过分。

      修筑如此巨大的陵墓,秦始皇所耗费的人力、物力是后世任何一代帝王陵墓所无法比拟的。

      据史料记载,在修筑秦始皇陵的时候,数十万计的劳工从渭河北面的山上把石料运到面积仅有75万平方米的打石场,运石料的人马使渭河都断流了。史学家范文澜在他所著的《中国通史简编》中,将修筑秦始皇陵所需的人力作出了统计:整个秦朝帝国当时的人口大约2000万,被征发造宫室坟墓的就有150万人,占总人口数的7.5%,由此,秦始皇为了修筑自己的陵墓所耗费的人力可见一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推荐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