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历史>历史解密>

甲午风云:清廷外交策略转向俄国以制约日本(2)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5-09-25 08:30:47

      虽然李的几位幕僚,如薛福成、严复、黄遵宪均早就指出,中国的根本威胁在俄罗斯。但是李鸿章还是承担了联俄制日的外交使命。结果是灾难性的。俄国口口声声叫喊的日本威胁只是个幌子,它的真实意图在于攥取东北筑路权,改善沿海州的孤立地位,并谋求辽东半岛上的海军基地。

      李鸿章天真地认为联俄可保20年太平,不料却引狼入室,将整个东北拱手让出,更沦为日俄角力的战场——正因为中俄的接近,逼迫英国加大扶植日本的力度。琅威理当初的预言至此可谓彻底逆转:不是中英联手对抗必将出现的日俄同盟,而是英日结盟对抗中俄不可思议的结合。日本终于借此东风奠定其世界五强之一的地位。

清政府谋求“联俄制日”

      用下围棋比喻李鸿章出任直隶总督以来的政治生涯,他的起手势很是高远,但很快就受到了各种盘外因素的制约,先是在序盘战中被强制在老定式的框架内行棋,坐失良机。接着在中盘战斗中,被迫在极其不利也极不情愿的情势下进行第一次大战。只是靠了一连串的巧妙腾挪和好运气才避免了崩盘。但紧接着就在更加不利的情势下,被迫展开第二场激战,这一次终于彻底战败。但直到这时,李本人尚未主动走出致命性的败招,于是接着依然还能继续收官。但就在最终失败的前夕,忽然犯下了致命失误,全盘皆输,实在让人费解。

清朝东北成为日俄角力的战场

      有人说,这是一种赌徒心态。反正是死马当活马医,不如孤注一掷、出奇求胜。

      有人说,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对李的刺激实在太大,使之决意压制日本,而不计代价。

      又有人说,联俄制日是西太后与张之洞以及全体重臣达成一致的国策,李鸿章只是执行而已。

      最后还有人说,李鸿章的内心深处其实是非常恐惧俄国的,既然打不过他,不如与他合伙。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推荐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