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诀四:大量吸收知识分子
八路军深入敌后广泛建立起根据地之后,很快就面临一个严重的短板,那就是干部的不足。对此,聂荣臻曾有生动的回忆:
“根据地的创立,所属部队的扩充和发展,提出了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就是缺乏干部。四面八方都说‘要干部’,没有干部也硬要。”
解决这一短板的药方,是大量吸收新知识分子。1939年6月25日,八路军总政治部发布训令,要求各部队重视对知识分子的吸纳:
“由于工作开展,老干部不足,吸收革命知识分子参加军队工作,成为目前干部政策上的一个重要任务。……必须教育所有的老干部重视和清楚了解新的革命的知识分子,大胆吸收和耐烦带领他们。”
随着日军的推进与平津、沪宁地区的沦陷,大批知识青年选择奔赴延安和根据地,恰与根据地对干部的需求合拍。以“抗大”为例,1938-1940年乃是其招生的最黄金时期。其中仅第五期(1939年1月至1940年1月),招生即高达4962人之多。1940年,中央军委再度发出指示,要求各部队:“大批收容知识分子,只须稍有革命积极性者,不问其社会出身如何,来者不拒,一概收留。”
秘诀五:重视“秘密工作”,最大限度地隐藏、保护党的力量
关于敌后根据地的“秘密工作”,可以区分为两种。一种是在敌占区。1939年5月15日,中央曾指示,在敌占区:
“一切技术机关,应秘密建立在群众中,特别加强秘密交通网的建立,以保持上下联系,并施行秘密技术的训练。严重注意保存干部,不适于坏环境的送到上级党部训练和派到八路军游击队中去工作……在敌人统制较严重区,党的组织要转入非常秘密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