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认出后,黄提出要见战场的“最高指挥官”。吴效闵就把他带到我父亲面前。临时指挥所里,两个旅长见面了,一个又高又瘦,一个敦敦实实;一个军装微带寒露,一个浑身上下疲惫不堪。对视良久,黄正诚气恼地转身,“你不是陈赓。”并傲慢地问我父亲是谁。我父亲压住火答道:“敝人周希汉。”
黄想见的是陈赓,他不信陈赓不在陈堰前线,吵着要见陈赓。我父亲忍不住刺了他几句:“杀鸡焉用牛刀,捉你,我周希汉足矣。不服?咱们野战、村落、白天、夜里,都打了,你攻也攻了,守也守了,你哪样行?”黄正诚羞愧地低下了头。
这一仗,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军队的嚣张气焰,也鼓舞了解放区军民的士气。黄正诚送给我父亲四门崭新的山炮和大批美式枪械,十旅腰杆一下子硬了不少。
父亲打起仗来,心细如发、足智多谋。据父亲的老战友赵华清、雷起云、何云峰、卫小堂等人讲,父亲打起仗来思维敏捷、见微知着,总有先敌人之见、高敌人之筹,颇有处事不惊的战将风范和智者风度。
铁马金戈,叱咤风云。父亲从一个14岁的农民子弟,历练为一代战将。仅当旅长后的4年多时间里,父亲率部纵横16省,击毙和生擒了61名国民党将军,其中8名两星将军,包括汤尧、喻英奇、黄正诚、邱行湘等。
1952年,海军肖劲光司令和空军刘亚楼司令都想要我父亲去他们的军种工作,父亲选择了海军。其实早在“小诸葛”坐军舰逃往海南时,父亲便心系大海了。
那是共和国诞生不久,蒋介石的国民党政府由广州迁至重庆。华南和西南境内仍有国民党军队,战争还没有停止。其中最重要的一支,便是以白崇禧为首的近20万桂军。此公多谋善断,用兵神出鬼没,在国民党高级将领中首屈一指,素有“小诸葛”之称。两军酣战,“小诸葛”败下阵来,伺机出逃。待父亲率部追击到龙口时,“小诸葛”已人去港空,追击的部队只能望海兴叹。阳光刺眼,海风飕飕,唯有涛天咆哮的白浪和漫天飞舞的海鸥。父亲当时就心中发狠道:“老子们很快就会有海军的。等着瞧吧!”
现在终于有机会了。1952年,我父亲奉命率第十军(当时我父亲已调任十军军长)的一个师和军部机关及直属队并入海军。然而,创建现代化的人民海军岂非易事?
父亲是那种放在哪里都会拼命干好的人,永远是干什么像什么,要干就干得最好。累死不做外行人。仅仅几年时间,父亲就从一个海军外行变成地道的内行。周恩来总理曾向外国军事代表团介绍父亲:“中国海军参谋长,海军专家周希汉,希汉中文的意思是少有的英雄。”众所周知,我父亲在负责海军装备工作期间,中国海军的舰船装备和海防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1969年党的九大召开后不久,中央军委任命我父亲为国务院造船工业领导小组副组长,并任“09工程”和“718工程”领导小组副组长。在党中央和军委领导下,这几个小组的工作人员在艰难的历史处境中完成了导弹装备海军护卫艇、驱逐舰的壮举,特别是研制成功第一代中国核潜艇,它具有遥控远程军事打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