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历史>历史解密>

精神阉割的纪晓岚性欲强烈 皇宫里日御数女(4)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5-01-16 11:10:35

 

  在“纪文达不轻着书之原因”一节中,陈康祺这样说道:“纪文达平生未尝着书,闲为人作序记碑表之属,亦随即弃掷,未尝存稿。或以为言。公曰:‘吾自校理秘书,综观古今着述,知作者固已大备。后之人竭其心思才力,要不出古人之范围,其自谓过之者,皆不知量之甚者也。’”

  这段话透露出来的一个重要信息就是,纪晓岚活着的时候,他的“懒于着述”的特点就已经被有心人发现了。而且,纪晓岚对时人的这种议论,似乎非常感冒,忙不迭地对此一问题专门解释一番。根据纪晓岚自己的说法,他懒得着述,是因为他看的古书实在太多,知道自己纵然写得再好,也不过是在拾人牙慧,断难超越古人已有的思想,因此才主动放弃了着述的努力。

  不过,纪晓岚本人所做出的这样一种解释实在有些经不起推敲。纪晓岚的确是读书甚多,见闻颇广,但是古人读书比纪晓岚多的应当大有人在。别人先不说,单说在他之前的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人,恐怕哪个人读的书也不能说比他老人家少吧,但为什么人家这些人就没有因此而“懒于着述”呢?

  再者,如果按照纪晓岚的这个逻辑,世人今后岂不是都不要再努力着述了吗?真要如此的话,“名山事业”岂不是要寿终正寝了吗?以纪晓岚的睿智,他完全应当知道,古人并没有穷尽天下所有的真理,也不可能穷尽天下所有的真理。一个时代的人有一个时代人的独特感悟,每个人的感悟都是不可能完全重复的。

纪晓岚纪念像

  所以,纪晓岚自己所说的不愿意着述的原因完全是站不住脚的搪塞之词,他之所以没有尽心着述,写出与其才情相匹配的巨着来,明显是另有隐衷。联系到当时的政治气候和文化界的现状,这个原因其实也很简单,这就是:高压的文化政策,频繁兴起的文字狱,已经使纪晓岚的思想受到了严重的冲击!他被迫接受了精神上的“自我阉割”,从此不敢写出任何有可能导致杀身之祸的文字。

  众所周知,清初的文字狱是相当严酷的,而这些文字狱中相当一部分,恰恰与乾隆皇帝授命纪晓岚编纂《四库全书》同时。根据统计,乾隆一朝一共兴起文字狱100多起,而在编纂《四库全书》的期间,则发动了48起,几乎占到了总数的一半。纪晓岚帮着乾隆“阉割”中国的古书,最清楚满族皇帝真正的心思。一方面眼见许多着作因为政治问题而被禁毁或者篡改;另一方面,耳闻目睹当代许多文人因言惹祸,或者丢掉官职,或者全家被株连的遭遇,他不能不对文字工作的危险性产生足够的恐惧。因此,智商甚高的纪晓岚只能选择“鸵鸟政策”以自保,从此以后选择谨慎为文之一途,或者干脆就什么也不敢写了。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推荐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