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子文辞出委座办公室,当下给薛岳发了一封加急密电,「委座要事待商,请速来赣」薛岳从九龙带了一个随身秘书,就直奔南昌行营见蒋介石。蒋委派薛岳为第三路军上将副总指挥,负责协助陈诚剿共。蒋面允新职,薛岳春风得意,接着面晤顶头上司陈辞修,陈诚投石问路曰:「伯陵兄来参加剿共,我陈辞修是如鱼得水,我们第五次围剿有你,是稳操胜券啊!」陈诚想试探薛岳的政治敏感度,请薛岳兼任十八军军长,薛岳当下暗忖,十八军是陈辞修的嫡系部队,我去哪能指挥得动?所幸这次薛岳头脑清醒,连忙谦辞不就,只接受副总指挥兼任第五军军长。(按:陈诚在蒋桂战争时,带过国民党军第十一师,中原大战时,蒋介石升他当第十八军军长,十一师和十八军,是陈诚起家的部队,也是国民党军嫡系部队,「十一」和「十八」,合起来写,就是「土」、「木」二字,当年国民党军便以「土木系」概称为陈诚系统人马)薛岳谦让得宜,宾主尽欢,随即走马上任。
薛岳在一九三六年的作战日记中曾经写道(按:后来薛岳作战日记编成《剿匪纪实》一书),共产党占领江西,国民党军为了对付共产党,形成「长堑之围」。薛岳回忆,他从民国二十二年(一九三三年)亲自参与了历次的战役,纵横决荡,和共产党周旋了无数次。共产党突围西走,薛岳寻迹追赶,他形容这一路追赶是「不舆不车」,步行两万多里。
蒋介石说薛岳的二路军(第六路军和第八纵队)创了中国有史以来军队徒步长征的记录,竟然徒步行军了两万余里路。
湖南,似乎是薛岳打仗无往不利之地,从赣南一路穷追猛打。一九三四年十一月间,薛岳任北路剿匪军第六路军总指挥,副指挥吴奇伟(吴为国民党军陆军中将,广东梅州大埔县人,历任军长、长江上游江防司令、战区副司令长官、湖南省主席等要职一九四九年五月起义投奔中共。)。第六路军排出来的战斗序列是,第七纵队由吴奇伟兼任副总指挥,辖第五十九师、第九十师、第九十二师、第九十三师,一共四个师。第一支队辖第四旅、第七十五旅,一共两个旅,外加税警团的一个迫击炮营。真所谓「红军一路跑,薛岳一路追」。一九三四年十一月底,是红军最难挨的一个月份,红军最刻骨难忘的地方,就在湘桂黔边区的穷乡僻壤。红五师在界首渡口苦战两日,伤亡过半,师参谋长,两名团长,一名团政委,相继阵亡,另有两位团长和一位政委受重伤,红八军团的一个建制师,从渡河点以东四十四里地的附近,被薛岳的部队连追带打,哀鸿遍野,最后被全歼在湘江之畔。红军主力虽然侥幸抢先西渡湘江,逃过一劫,但是,据非正式统计,光是在湘江地区,被消灭的红军高达五万之众。薛岳也因而成为红军长征路上最为头疼的敌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