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历史>历史解密>

孙中山无米之炊:就任大总统时竟身无分文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4-11-30 19:35:42

  就在孙文就职一周那天,一份《中日合办汉冶萍公司契约书》送到孙中山和黄兴手里。最主要的条款是中日股金各半,股权相同。汉冶萍公司创办人盛宣怀立即受到来自南京政府以及日本的共同施压,精明的盛宣怀于1 月29 日审阅草约时,将第十条中的“以上所开新公司华日合办,已由中华民国政府电准……”中的“已”字改为“俟”字。一字之差虽然避免了南京政府的尴尬,但一直秘密进行的交易还是被同盟会机关报《民立报》披露了出来。

  结果舆论迫使孙中山废约。他回复章太炎的质询时写道:“此事弟非不知利权有外溢之处,其不敢爱惜声名,冒不韪而为之者,犹之寒天解衣付质,疗饥为急。先生等盖未知南京军队之现状也。”

  1912 年2 月3 日,日本财界、政界代表森恪与宫崎寅藏、山田纯三郎在拜见孙中山时毫不掩饰地提出转让“满洲”的问题,这是孙文、黄兴在万不得已通过轮船招商局以局产为抵押向日本借款1000 万日元时碰到的最大尴尬。究其原因是早在1898年,化名中山樵的孙文在东京拜访内田平良,提出“原来吾人之目的,在于灭满兴汉,至革命成就之晓,即令满蒙西伯利亚送与日本亦可也。”那时的孙中山一心地驱逐鞑虏恢复中华,认为满洲并不是中华之地。但时至1912年,临时大总统对12年前的观点已有变化。而最为逼迫的他则是:如果在阴历年底得不到1500 万元,就只有把政权让给袁世凯。而孙文的革命同志中间,也有人开始动摇了对他信任,有人认为他不切实际、理想主义,严复则认为他“粗率”。

  为了刺激美国采取一些资助,孙文将与日本的谈判披露了一点给美国人,但美国这次却不为所动。所以,对日本谈判不得不危险而谨慎地操作下去。

  日本尚在期待进一步获利的同时,英美各方看到日本撇开了盟友自顾自地发财,大为不悦,于是为着自己的利益,共同出面阻止了贷款谈判。国内外的压力,终于废掉了日后会造成更大麻烦的贷款条约。但孙文,则不得不考虑如何让这个新生共和国生存下来的其它途径了。

  辞职让袁

  窘迫的财政危机只是这位临时大总统所遇困窘之一,更为严峻的是政治形势。孙中山不得不重新掂量自己下船时宣称的“予不名一钱也,所带回革命之精神耳!革命之目的不达,无和议之可言也”言论了。

  治国一月,种种艰难局面让他深感非得具有“旧经验、旧手段者不可,而袁总统适足当之”。 十多年来以“驱逐鞑虏”为要务的孙文,虽然一直在思考“建国方略”并系统地构思过未来中国的方向,但是对于建立和巩固政权却毫无经验,所谓秀才遇到兵,孙文这样的洋翰林,怎能斗得过训练新军、掌握北洋六镇的袁总理呢?这并非孙文一人所想,也同样是不少初掌政权,力不从心的革命党人的想法。

  于是,请袁世凯出山,以总统职位换取民国生存,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思路。《民立报》的读者早在1912年1月6日就获悉了孙文就职的第二天给袁世凯的电报,孙文表示“于议和之举,并不反对”,还声言“倘由君之力,不劳战争,达国民之志愿,推功让能,自是公论”。

作者: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推荐新闻图片
热点图片新闻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