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日寇对我根据地的“铁滚扫荡”拉开了黑幕,我太岳区全体军民立即投入了紧张严酷的反“扫荡”斗争之中。我军各主力部队首先在内线以积极灵活的作战,不断打击迟滞敌人的“扫荡”行动,随后抓住有利时机迅速摆脱敌人,转移到外线敌占区狠很打击敌留守部队,使敌人首尾不得相顾。我各县区武装则以班排为单位,采取分散游击战术,掩护县区机关和群众向安全地带转移。
10月3日,日军在由北向南“滚进”中遭我洪赵支队层层阻击,在伤亡数十人后刚刚拉起包围圈,我军却经小路巧妙地跳出包围不见了踪影。同日,我38团主力在阻击“滚进”之敌时遭到敌伪军的合击,我军与围攻之敌奋战至半夜,给敌人以重大杀伤后成功“消失”在灵空山区,使日军围攻部队在茫茫黑夜中进行了一番自我“血战”。
5日,我59团在渡口伏击了南下“滚进”之敌,击毙日军近百人后乘夜突破了敌军包围圈,使日军突然失去了“围攻目标”。
11日,我25团主力遭敌合围,我军与敌军激战半日后再次成功跳出了敌人的合击点,使日军合围消灭我军的企图频频落空。冈村宁次寄以“厚望”的“铁滚扫荡”刚刚开场就连连碰壁。
10月17日,当敌人的“腹地扫荡”部队“滚进”到临屯公路两侧时,我太岳军区司令部突然接到了临汾地下谍报站送来的一份紧急情报。对敌谍报工作是太岳解放区的一大优势,其触角已伸到敌人的核心内部,我出色的情报战使日军经常干吃“哑巴亏”。
解放后曾任第二炮兵副司令员的李懋之将军在以后的回忆录中记载了我军捕捉的这次战机:“太岳军区司令部情报科长刘桂衡半夜收到临汾传来的情报:东京日军参谋本部,从各地抽调旅团长、联队长和少佐百余人,还有军官学校学员共180余人,组成‘军官战地观战团’,由旅团长服部直臣少将率领,乘汽车沿临屯公路进入太岳区,作战场实地观战,领略冈村宁次的军事杰作。”“情报科刘桂衡科长得到这个重要情报后,立即报告给陈赓司令员。陈赓当机立断,用十万火急的电报,命令在临汾附近的386旅旅长王近山带领16团秘密转进到临屯公路西端设伏,一定要彻底消灭这个‘观战团’,不能让他跑掉一个,并指示要速战、速决、速撤。”
战将抓战机果敢虎口拔牙
386旅旅长兼太岳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的王近山,是红4方面军出来的一员猛将,打仗素以“猛扑、猛冲、猛打、猛杀”四猛而闻名,曾被敌我双方指挥官戏称为“王疯子”。他带领的16团是我129师386旅最善打近战、夜战和伏击战的部队,红军底子多,人员战斗素质强。抗战初期,这支部队在陈赓司令员率领下转战豫北和晋南平原,在响堂铺和香城固歼灭过日军的精锐部队,恨得日军在以后的作战中提出一个口号:“专打386旅!”通过与日军长时间作战“磨合”,我16团指战员早已摸透日军欺软怕硬的脾气:我越勇猛、敌越“拉稀”,我越猛冲,敌越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