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历史>历史解密>

千古名将林彪面对朝鲜战争的无奈与叹息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4-05-15 18:33:30

  昔时抗美援朝选帅时,无论从那方面看,最佳挂帅人选毫无疑问应该是林彪:

  一、首批入朝部队均是四野老班底,指挥驾轻就熟;

  二、林帅在关外不到三年,变魔术般拉出近百万野战军和民兵,从东三省打到海南岛,势如破竹,声望无人可比;

  三、林帅熟悉东北,后勤保障驾轻就熟。军内,党内文武百官都暗忖此帅印非林氏莫属。

  都说老毛也已内定再拜林彪为帅,指望这只猛虎出山逞威,一举荡平韩美夷蛮。谁料出兵在即,林彪竟然称病抗旨,拒不奉诏,迫的老毛急召彭大将军进京救驾。好个赤胆护主的彭大将军,闻听主公有令,不计艰险,二话不说,即刻披挂上阵,殚精竭虑,亲冒矢石,率百万神州子弟,直杀得高丽国里愁云惨雾,神鬼变色,终于得胜班师。

  故事至此,众多人士对林彪竟然托词养病,不肯为主分忧,已经多有疑惑;但以老毛睚眦必报的脾性,事后不但对林彪抗旨不行的大不敬作为没有加以惩戒,反而宠信有加,恩赏不断,直至定为继统大宝的接班人;更加令国史、军史、野史的分析家们无从解释。

  而那位一片忠心,冒险犯难,替主公分忧解愁的彭大将军,数年后反被老毛周纳织罪,星殒庐山。为何有如此结局,究竟入朝选帅过程有何奥秘,半个多世纪来一直困惑着当代史学者。本文试图从一全新角度诠释这一中国政坛的“抗美释兵权”现象。

  1.林彪并非怯阵,畏缩不前

  913后,许多分析家称林彪当年是由于惧怕强大的美国军事机器,不敢迎战。此种说法可信度很低。

  作为排名中国十大元帅第三的林彪并非浪得虚名。他二十四岁就升任红四军军长,二十五岁升任红一军团总指挥,与红三军团总指挥彭德怀成为毛泽东反围剿的左膀右臂。第四次反围剿,林彪率红一军团干脆利索地消灭了蒋介石嫡系陈诚赖以起家的“常胜军”十一师,为粉碎国民党军的第四次“围剿”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抗战的“平型关”、东北的“辽沈”几乎所向披靡。什么时候怯过阵?如果林彪的心理状态如此脆弱,他绝不可能在20多年的战火硝烟中闯出来,名列探花元帅。

  林对自己的战略指挥才能是充满自信的,与老毛看法不一致时,在给老毛的电报中甚至有“请主席头脑清醒考虑之……”的字样。即使林彪真的预计朝鲜这一仗打不赢,那么他会相信别人上阵会输得更惨,此乃战之错,非人力所能也。因而胜败均不会累及林的英名。

作者: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历史随笔:当希特勒正年轻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