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巩固连队,防止发生非战斗减员,汤光恢身体力行,采取了一些切实有效的措施。其一,注重调查研究,掌握思想动态。汤光恢到连队不久,就把全连战士的名字、家庭情况作了详细了解,为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打下了基础。每天向党员和积极分子布置任务,熟悉他们在行军、打仗和训练中的表现,及时掌握连队的思想动态。其二,发扬优良传统,开展思想教育。充分发扬红军官教兵、老兵教新兵的优良传统,广泛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在反“围剿”的岁月里,部队不是行军就是打仗,很少有时间坐下来上政治课,汤光恢总是利用出发前的几分钟、或行军途中休息的时间,简明扼要地讲一个问题,作一些思想动员。安排党员和老战士做好思想教育,要他们在行军途中或休息时,给新兵讲红军以少胜多的故事,说明红军是劳苦大众的正义之师,是有前途的部队,从而坚定战士们的革命信心。其三,处处以身作则,关心爱护战士。汤光恢深知“行动是最有说服力的政治教育”的道理。每次行军,一旦看到有的战士跟不上队伍,就会主动上前扛武器弹药,让战士轻装前进,跟上队伍。虽然有时也感到吃不消,但仍然咬紧牙关坚持下来。那时每天行军100华里是常事,翻山越岭,长途跋涉,一到宿营地,战士们一个个极为疲劳,一躺下就睡着。然而作为指导员却不能休息,必须和连长一起召集班、排长们到炊事班帮助淘米、洗菜,把饭弄出来,让大家吃饱肚子。接着是把水烧热,让战士们有热水温足,以消除疲劳。为了不惊醒战士,常和连长一起,将热水端到战士的地铺边,轻轻地帮他脱下鞋袜,帮他温足。如有血泡,还轻轻地帮他挑开。这种关爱行动,常使战士们感动得热泪盈眶。战士们将党员和干部比做自己的的父母兄弟,把连队当成自己的家,全连指战员亲如一家人。
由于干部以身作则,思想政治工作深入细致,汤光恢所领导的连队没有发生过一个非战斗减员。1933年8月,经中央军委批准,该连被授予“巩固模范连”称号,汤光恢被授予“团结巩固部队优秀模范连指导员”称号,并荣获“八一红星三等银质奖章”。
实事求是的保卫部长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共中央为加强对新四军的领导,从延安抽调汤光恢等一大批骨干力量充实新四军的领导队伍,汤光恢奉命调任新四军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协同组织部长李子芳健全新四军干部队伍,组织部下设组织科、干部科、调查统计科、青年科,汤光恢还兼任调查统计科科长一职。1938年1月6日,汤光恢一行30多人从延安经西安、汉口抵达南昌,入住三眼井高升巷(现友竹巷)1号新四军军部。当时,新四军军部驻后院大楼,而前院则是国民党的机构,昔日的对头共处一屋,其状况可想而知。另外,在军部周边,遍布着国民党的特务。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汤光恢和新四军军部的战友们以抗日为重,积极开展工作。他们每天都要接待来自闽浙赣边、赣粤边等游击区的人员,听取汇报。为了加快部队整编的进程,新四军领导还深入到各地进行具体指导。汤光恢一到南昌便与副军长项英一起,跋山涉水赴莲花县游击区,与其负责人谭余保、刘培善等人一起研究游击队集中及下山后根据地的善后问题。紧接着他们又马不停蹄赶往赣南地区,唤起民众的民族意识,积极参军抗日。在新四军军部卓有成效的工作下,一股股抗日的洪流被汇集成一支铁的新四军。1938年4月4日,新四军军部在完成了组建任务后,离开南昌奔赴抗日前线。不久,新四军军法处成立,新四军秘书处处长李一氓兼任军法处处长,汤光恢出任副处长,主持工作,后升任军法处处长,下辖军纪科、审判科、执行科、典狱、执行队五个科级单位。汤光恢实事求是,执法森严,军纪严明,在他的督导下,新四军成为一支战无不胜、纪律严明的抗日武装。新四军保卫部与军法处合并办公后,汤光恢出任保卫部部长。